2017年一季度的楼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持续加码。在此背景下,一季度住宅市场量价整体回落。不过,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市场的购买热情并未减退,一季度恒大、碧桂园等十大房企拿地总价高达2246亿元,同比幅增长83.3% ...
2017年一季度的楼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持续加码。在此背景下,一季度住宅市场量价整体回落。不过,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市场的购买热情并未减退,一季度恒大、碧桂园等十大房企拿地总价高达2246亿元,同比幅增长83.3%。那么房企此番的表现又传递出了何种楼市信号?未来房企们又将如何发展?
多房企首季销售创新高
据了解,仅3月份以来,已经有超过30个城市陆续出台或升级不同程度的调控政策,但大型房企均创造了有史以来的季度销售新高,众多主流房企则实现了逆天的销售,甚至超过了火爆的2016年首季。
4月5日晚间,龙头房企万科公告显示,1-3月份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面积988.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502.7亿元,同比去年一季度的752亿暴增近100%。
万科同比暴增100%并非个案。其他已公告业绩的如融创一季度实现合约销售金额455.0亿元,同比增长81%;1-3月恒大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1069.3亿元,同比增长近50%。
另据亿翰智库数据,碧桂园一季度销售金额近1500亿元,同比大增239%;新城、鲁能也不甘示弱,同比增速均在90%以上。
当日,恒大、融创、绿城、世茂等房企亦公布首季销售业绩,均实现大幅增长。
在调控频密的一季度,是什么让房企的销售不降反增?多位房地产业内人士指出,一季度调控虽严,但市场中充斥着买涨不买跌的恐慌性心理,也有许多购房者担心资格被限提前入市,导致需求大增。
房企拿地热情不减
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不减,房企拿地的热情就不减。简言之,有利可图驱使房企看好土地市场。
伴随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不断深入,房企对土地储备规模与结构的重视也越来越大。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恒大、碧桂园、中海、保利、龙湖等10大房企拿地总额高达2246亿元,同比大幅增加83.3%。
据了解,在北京对商办调控政策出台后,3月30日北京土地市场迎来商办用地首拍。当天有3宗商办用地参与竞拍,分别位于朝阳区和大兴区。三宗F3类用地合计规划建筑面积24.1万平方米,合计起价40.4亿。最后成交价格合计为53.5亿。
今年一季度,上海楼市成交量环比下跌30%左右。但房企拿地意愿并未降低,以小昆山地块为例,土地楼板价3万元/平方米,预计保本价超过5万元/平方米。今年3月,上海连续中止5幅地块出让,单个地块竞争房企超过15家。
热点二三线城市也不例外,今年一季度苏州市区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含吴江区)共出让14宗,成交面积63.2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78.77亿元。土地出让面积同比增加182.73%,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101%。
楼市虚火何时消
虽然从企业布局战略来看,一线、热点二线城市仍为重点。但是经历了一季度的狂欢之后,房地产市场在自发调整、以及调控加码下开始逐渐改变。
开发商们对未来的判断也趋于谨慎。在3月底的业绩会上,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直言,他对接下来的市场非常悲观。
而万科总裁郁亮则预计,如果没有大的宏观金融货币环境变化,未来的房价走势应该趋于稳定,长期涨幅不应该高过居民收入增幅,短期来看则是有涨有跌,不再是单边上涨。
也就是说,房价暴涨的可能性在减小,而房价下跌的风险相比以前在增加。万科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有些城市可能到来的房价下跌。
此外,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由于现在土地市场上很明显拿地成本增加,而一旦房价进入调整周期,房企很可能面临巨大的销售难题。他认为,巨大的成本压力放大了房企风险。
此外,住建部和国土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坚决防止出现区域性总价、土地或楼面单价新高等情况,严防高价地扰乱市场预期。各地要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打压房企拿地热情。
张大伟还表示,2017年的调控风险越来越大,楼市整体降温是主要趋势。因为供需结构难以全面改变,信贷虽然收紧但幅度有限,所以整体市场趋势还是量跌价微跌为主。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