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半月谈网播发了题为《谨防诚信危机》的专题文章,就当前诚信缺失的十大现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今天,我们就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构诚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继续探讨,旨在通过理性分析,从纵深上建设性地反思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诚信
昨天,半月谈网播发了题为《谨防诚信危机》的专题文章,就当前诚信缺失的十大现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今天,我们就诚信缺失的原因和重构诚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继续探讨,旨在通过理性分析,从纵深上建设性地反思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诚信建设的模式与路径。
诚信建设反思之一:诚信者能成功吗?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造假门”事件后,其自传书名“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成了笑话,该事件更引爆“成功人士”诚信话题。
大圣不造假,也要被淘汰
有网友曝光了一份在唐骏就读的西太平洋大学读MBA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名录,其中包括数十位企业董事长、律师和研究机构的人员。据百度百科相关负责人透露,事件发生后,至少上百位名人的词条都有不同程度的更新。其中很多涉及的正是学历、履历信息,这些名人来自娱乐圈、商界、学术机构等多个领域。
唐骏“造假门”事件是一面镜子,照出当下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对于诚信和成功关系的价值衡量。
今天的中国,人们往往以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思想地位来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处在这样地位的人,是否都具备诚信的品质呢?
有的政府官员大会小会、各种场合,唾沫横飞的宣称反腐倡廉,不久就因腐败东窗事发而锒铛入狱,你说,他诚信吗?
有的企业家最初的资金来源,不是通过侵吞国有资产,就是通过撕毁合同、进行欺诈获得的,你说,他诚信吗?
有的知识分子执一学科研究地位之牛耳,却不断抄袭剽窃前辈、同行甚至学生的智力成果,你说,他诚信吗?
以上种种人,在他们的阴暗面被曝光之前,他们都是社会眼中的“成功人士”。
而当一些“成功人士”东窗事发时,我们发现,他们的落马,恰恰是违背了诚信的原则,受到了“自己不诚信”的惩罚。
海涅曾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不诚信也许能带来“成功”,但这样的成功既不幸福、也不永恒,只有诚信才能带来真正的成功。
诚信与成功之间的关系,犹如山与水之间的关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仁者看来,山的厚重与坚韧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依靠,诚信就是山一般的品质。在智者看来,水的流动与冲力象征了人对自己的生活采取一种灵活与坚持的生活态度,成功就是对水一般品质的报偿。一个人,要想成为仁者还是智者,都需要处理好诚信与成功的关系。记住一句话,“造物所忌者巧,万类相感以诚”。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青年人,都应该主动成为诚信的忠实卫士。我们无须埋怨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因为美好的一切就在你我手中。从我做起吧:“面对篝火,我们需要自己带上火柴才能取暖”: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播种诚信,我们得到的绝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值得信赖的整个世界,因为诚信的期盼同样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里。当诚信不再是稀缺的资源,当诚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时候,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诚信建设反思之二:诚信何以越缺越失?
人们对于诚信的讨论越来越多,是由于诚信缺失愈演愈烈。究竟社会诚信状况恶化的原因何在?是什么让说谎者越来越大胆,而诚实守信者渐渐沉默?
失信之风不可紧跟!
房子的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无人及时修理,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大楼被拆毁。这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他们认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在诚信缺失的社会语境之下,这个理论格颇具现实意义。
每个人以诚相待,这样本来可以令社会系统以其最高效率运转,也是最理想的游戏规则。一旦出现第一个犯规者,便可能使之在短期内获得超越其他人的好处。他便成为窗户上的第一个破口,修补不及时的结果可能带来破口越来越多,屋子里将会弥漫欺诈虚伪的恶臭。
我们常常要面对的诚信困境是:说谎者获利,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并未受到惩罚。这个时间维持的越长,对诚信坚持者的道德考验往往越巨大。甚至会产生说谎者“有门路”、“有手段”的判断。
2008年的“三鹿奶粉风暴”,成为中国奶粉行业诚信危机的总爆发。以原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方式来达到蛋白质检测含量标准,用成本低廉的作假方式来达到高额收益,称得上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沉疴,是无良食品商家的原罪。这场风暴所牵连的范围之广,造成的恶劣影响之大史无前例。一个个结石婴儿病弱的脸孔,是对奶粉行业千疮百孔的“窗户”最严厉的拷问。
地沟油,餐饮行业最为人诟病的顽疾。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1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这种极度危害健康的原料,就是在各个餐馆“谁不用谁傻”的“行业共识”下成为我们的盘中之餐。
在一场“诚信博弈”之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只能带来整体利益的最小化。在失去原有规则之后,人们只能在失序的环境之下互相欺骗,无人会获得真正有价值的资源,只好在虚假的世界中你争我夺。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诚信缺失案例,无不反映出如此可悲的循环。
从我们所见证的社会真实看来,绝不是“人有多大胆,谎有多大产”。事实上一旦东窗事发,等待说谎者的只能是身败名裂、人财两空。这是成本高昂的“诚信投机”,“谎言红利”必不长久。
诚信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道德基础,佩雷菲特在《论经济奇迹》一书中指出:经济发展和经济奇迹的产生,除了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第三要素:精神因素。诚信作为“非物质的第三要素”,绝不是资本和劳动这两种要素无足挂齿的附属物。
我们要延续中国今天的“经济奇迹”,就要着手补上道德之窗上的那个破洞。千里之堤,可毁于一小小蚁穴,更何况诚信这道德支柱。破窗不补,大厦将倾。
诚信建设反思之三:这些失信行为为何得不到惩治?
为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诚信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了呢?原因是多发面的,但是失信惩罚制度的不健全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以大学校园为例:
我的论文如何来?
1、论文抄袭问题。2009年5月21日,一篇名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的帖子迅速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许多回帖者对抄袭现象表示了惊讶和愤怒;但也有回帖者表示,目前论文拼凑和抄袭的现象很常见,甚至有人认为发帖人将此事“曝光”的做法“损人不利己”,还可能“别有用心”。 所有的抄袭都是剽窃他人成果,对其他不抄袭的人造成不公平,但学位论文抄袭能过关,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为数不少的 “社会精英”是如何通过诚信投机获取利益的?逃避惩治的办法可谓名目繁多。
2、就业诚信:求职履历,弄虚作假。“注水”简历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些求职者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为了增加找工作的砝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胜,不少求职者不惜牺牲诚信为代价,在简历上弄虚作假,并且像传染病一样,在当前的求职市场中“传染”开来,甚至有人说:“简历不作假,典型一大傻”。一些用人单位只看证书,资历,好多拿着“注水”简历的应聘者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了很好的工作机会。惩罚与监督机制的缺失也是造成这一显现的原因之一。
3、信贷诚信:恶意拖欠贷款、学费,银行高校处境为难。信用卡进入大学校园两年多来,透支现象开始出现。据报道,截至09年5月,上海黄浦法院已受理1万多起校园信用卡透支案,其中大多数都是毕业后杳无音讯的往届毕业生。这也属于惩罚制度的缺失,大学生办信用卡只需填张表,查一下学生证,到时候毕业就找不到人了。
4、考试诚信: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成为又一社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首词,颇能体现大学生作弊之精髓,词曰:“考场风光,千里纸飘,万里眼瞟。望教室内外,风景甚好,交头接耳,互打手势,欲与考官试比高;需来日,看试卷成绩,互喜互贺。惜八股取士,摇头晃脑。死记硬背,甚是苦恼。一代天骄,时代骄子,考试作弊出高招。俱往矣,数风流高手,还看今朝。”
在美国,曾有这样一句戏说:“宁愿抢银行,也不要破坏自己的信用记录,抢银行尚能存有不被抓获的侥幸,可一旦有失信行为被记录在案,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简直是寸步难行。”美国的诚信水平较高,也不见得是他们的道德水准有多高,而是他们拥有一套十分健全的失信惩罚机制。每一个失信者都要因其失信行为受到严厉的惩罚,并影响到其未来的生活质量,才让他们不敢越雷池半步。
我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所有成员之间的诚信不可或缺。而要维系那种互相诚信的状态,必须有一套完善、有效、对失信行为的进行惩罚的机制。
诚信建设反思之四:奖励可以提升诚信吗?
杭州一位老太太晨练时不慎落水,82岁的孙老伯奋不顾身将之救起。老太太心存感激,打算登门道谢,但孙老伯要求找媒体宣传一下自己的行为。
看见路人争吵,主动上前劝解,就能从公安机关领到一定的现金奖励,并且积分多了,在买房子、子女上学、就医等方面可享受一定的待遇。江苏宿迁市在全国率先对“小善”行为进行积分考核。
2007年10月,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成立了湖南省高校第一家“道德银行”,推行具有“约束性”的考评管理机制。道德银行,是储蓄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银行,仿照银行的形式,学生把自己在学校、社会、家庭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的道德币,存入“道德银行”,如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将消费一定的道德币。
三则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是否应该通过奖励机制鼓励道德行为。
义利如何两全?
有网友认为,诚信毕竟是一种抽象的道德行为,而往往不是为了“私利”;“激励”却让一些人完全为了“私利”去完成“道德任务”,或者说是为了完成“道德任务”去做一些道德的事,这必将给道德行为注入功利的水分。在长沙城南学院,“做好事要签名”的现象使人们心中很不是滋味,“道德似乎已经变了味”。这也是长期以来道德银行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
那么,究竟该如何激励道德行为?
诚信危机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问题,还是一个制度性问题。治理诚信危机,道德激励必不可少。“奖励”正是以一种机制的形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继而培养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春秋时期,鲁国法律规定,在外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出钱把人赎回鲁国,国家就会给予奖励。子贡从外赎回许多鲁国人后,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拒绝了国家的奖励,却遭到孔子责骂。孔子认为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赎回同胞是一桩善举。让行善之人不蒙受损失,得到大家的肯定,愿意行善事的人就越来越多。子贡不要奖励固然可嘉,但同时也拔高了人们对“义”的认识。此后,再没有多少人愿意出钱赎同胞回国。子贡此举反而害了其他落难的鲁国同胞。
赏善罚恶便是这个道理。遇到守信之人、光荣事迹,我们支持大力宣传,让行善举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我们如果不站起来勉励引导,积极传扬,人们可能真的会将道德遗忘。
诚信建设反思之五:如何还原朴素的道德观?
近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人最欠缺的信仰是诚信。”这话虽然有些偏激,但是,却也点中了我们的软肋。
我们都知道:诚信正在缺失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与内省,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态度与品质。从精神层面分析,两者有共通之处。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仁义礼智信”。孔夫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也就是说,抛开功利考虑,诚信本身就是天然的精神准则。在这个价值观底线几近遭遇突破的社会转型期,我们需要重新构建“诚信大厦”,还原那些朴素的道德观,让人们内心获得真正的安宁与和谐。
那么,如何建立诚信呢?首先要了解什么叫诚信。诚信是一种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道德品质,现代人际交往的所有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都要以诚实守信的精神素养为基础和前提。诚信作为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度量一个人的“无形资产”,这笔资产如果丰厚,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信赖,还会使人内心充实。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人生的幸福。
诚信要从教育抓起,从孩童时代灌输一种健康的理念,让孩子们懂得不诚信则无立足之地,不诚信没有朋友,不诚信会受到惩罚。不然,如果我们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这颗不诚信的“种子”,社会最终收获的只有无序与可怕的恶果。
诚信品质不分贫富贵贱,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只要拥有诚信的品行,就会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敬佩。诚实的人永远不会用虚假去获取利益,也不需靠谎言来赢得荣誉。诚信的人就像坚硬的金刚石,永远保持自己的本性和亘古的光芒。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