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个人的负面记录最多保留7年时间,除开信用卡借贷、房贷、车贷等,水电费、助学贷款也被涵盖其中,成为近期国人茶余饭后的热议焦点。 对于老百姓而言,个人信用这样的无形资产一旦
近日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个人的负面记录最多保留7年时间,除开信用卡借贷、房贷、车贷等,水电费、助学贷款也被涵盖其中,成为近期国人茶余饭后的热议焦点。
对于老百姓而言,个人信用这样的无形资产一旦被银行等相关部门拉入黑名单,则是“失信者”身份带来的无休止的麻烦:无法贷款,无法按揭,无法享受相关的优惠套餐……这些负面影响是你我关注个人信用问题的核心;
对房地产企业来说,“诚信”二字则是“生死攸关”的立命之本。
智勇大冲关:房企资金饥渴 缘何争当“地王”显豪气?
● 8月,我国商品房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环比上升10%和15%,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膨胀
● 在近几个月多个城市房价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资金过度涌入房地产行业容易造成土地闲置和囤积
9月4日,上海恒盛地产通过港交所聆讯,重启在港融资计划,拟募集15亿美元,这也是18个月来第一家赴港上市的内地民营地产企业。
8月27日,万科公告新一轮融资方案,拟以公开增发方式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人民币112亿元。这是继8月18日万科拿下建行500亿元人民币授信额度后再次发力。
在市场上一向谨慎的万科屡屡出手融资,背后是一场大规模的房企融资大战。
业界不少专家认为,从去年四季度以来执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其带来的充足的流动性被认为是2009年房企融资速度加快的重要推手。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近3.4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国内贷款7384亿元,增长46%。
在2009年的土地市场上,央企地产公司出尽风头。
7月15日,保利地产(27.87,-0.15,-0.54%)向包括中国保利集团在内的8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3.3亿A股,募集资金78.15亿元。稍后的7月25日,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地产(30.11,0.31,1.04%)发布公告,将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最多2亿股,发行价格为28.12元/股,预计融资金额不超过50亿元。重启IPO 的中国建筑(5.24,0.00,0.00%)也在招股书中说,会将募集资金中的80亿元投向旗下中建地产的24个项目,这些项目建筑面积总和高达652万平方米,这意味着这次融资将用于开发中建地产一大半的土地储备。
据统计,从今年2月至今,11家央企地产公司的融资总额达831.8亿元,其中来自银行授信的资金为345亿元,各种增发融资额为405.5亿元,其余81.3亿元则为发行公司债以及向金融机构借贷。
与央企和大型房企的大规模融资不同,一些中小企业无法上市融资,也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融资渠道不畅,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本轮房地产市场融资热潮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对此,专家表示,央企地产公司在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上有着民企无法比拟的优势,政府的投资更多的给了央企,而央企又会通过旗下子公司将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这也使得央企地产公司在拿地时“财大气粗”,创造了一个个“地王”记录。
不差钱也难办房贷 你的信用荷包暖和吗?
60次不良记录成信用污点 80后不差钱也难买房
个人信用存污点银行不借钱 两成武汉市民房贷难办
个人信用不良记录取消无时限 房贷申请难上难
背后的故事:疯狂囤地为融资 泡沫隐忧再现
实际上,一直以来,房地产业都属于资金十分“饥渴”的行业,对融资有很高期待。
中原地产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地产企业平均负债率高达65.7%,一般地产企业负债超过50%。下半年起,地产企业纷纷加大新开工力度和土地购置规模。进入8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新开工面积等数据环比出现较快上涨,1—8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1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比1—7月提高3.1个百分点。8月当月,商品房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分别上升10%和15%。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正在膨胀,寻求上市融资变得更为迫切。
“目前房地产商对房产的定价过高,挤出了相当一部分消费需求,很多购房者在观望,致使开发商资金回笼困难;另外,一些开发商的捂盘惜售也造成了资金周转的困难。”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认为。
而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8月份,北京期房住宅签约总量为12117套,环比下降5.63%。进入9月,全国房市交易量涨跌互现。业界不少专家也认为,如果大规模融资进入项目开发领域,会增加市场供应,从而稳定房价;同时固定投资的增加,也能够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然而,今年前7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5.50亿平方米。在融资热潮下,项目开工回暖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市场成交的回暖速度。尹伯成表示:“有些开发商是为了囤积土地而融资,而房企融资的成功,会降低开发商用促销回笼资金的愿望,进一步助长开发商的捂盘惜售行为,加剧房价的上涨”。
买地—圈钱—再买地,在资本市场疯狂的2007年,如此循环的资本运作模式让不少地产企业获益匪浅,也引发了房地产业的泡沫。在近几个月多个城市房价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资金过度涌入房地产行业容易造成新一轮的泡沫。为了遏制这一现象,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对募集资金用于囤积土地、房源,或用于购买开发用地等的IPO,不予核准。
对此,不少专家呼吁,国家应完善房地产开发配套设施,包括增加土地供应量、打击囤地行为、监督开发商如期开工、加强闲置土地收回制度的执行力度等,警惕融资用于囤积土地。“只有把融资真正用在开发建设上,这一轮的房企融资热潮才真正有利于房地产市场,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某业内人士表示。
军情观察室:上市房企挑大梁 “融资-圈地”比拼软实力
虽然土地价格大幅上升,却难以撼动大发展商重启“融资—圈地”运作链的势头。行内人士认为,虽然一线城市对第二套物业交易政策有收紧之势,但由于龙头企业对市场预期较高,2009下半年一手市场的价格难有下跌。
杠杆房企“跑赢大市”
根据某研究中心发布的6月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十大上市房地产企业已开始新一轮的“融资—圈地”循环。
在研究报告中被称为“十大杆杠上市房企”的开发商包括保利、复地、富力、华润、金地、绿城、万科、雅居乐、招商、中海。根据6月数据,十家企业新增供应量101 万平方米,环比降18%; 而总销量达336 万平方米,环比再增2%。
与其同时,全国各大主要城市6月一手房成交量环比跌7%,十大房企再度“跑赢大市”。
积极扩张 品牌企业比拼“软”实力
在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价量双升的形势下,开发商一反2008年底开始的悲观心态,对市场重怀希望,主要表现在重新投入到拿地行动中,并开始利用增发和公债的手段进行融资。研究人员许萌分析,从上半年十大房企在购地上投入的金额可见一斑:1~3月,总投入为30亿元以下,5月份为50亿元左右;仅在6月就新购土地11 幅,投入金额107 亿元。
其中,万科独得8地块,金地、华润、保利各增1地块。不过,由于6月地块集中在重庆等二线城市,因而地价相对偏低。
除此以外,6月份保利6.38亿新股申请获批,金地41亿非公开股获有条件通过。有消息指出,上半年未有增发或融资的房地产企业,如金地、招商,都有可能在下半年有所动作,如近日招商停牌就引来市场人士的猜测。在楼市继续走高的市场预期下,房地产市场重新恢复到最早的“融资—圈地”模式,表现出将继续扩张的态度。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