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诚信伦理研究之诚信的德性视角

——兼论德性伦理学运动   诚信,是固守的原则规条,还是品性情感?在这个问题上,新近的德性伦理学运动,从独特的视角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本文从对德性伦理学的复兴、主旨及其运动的整体述评中提示出,人之所以要有诚信,是因

信用中国 2008-05-05 17:31:09

经济信用危机的社会伦理解释

内容提要 经济信用首先应当被理解为一种社会交往关系类型,对于经济信用危机现象的认识应当置于社会信用危机这一普遍背景中把握。经济信用关系是特定社会伦理关系的特殊表达,其核心是权利-义务平等交换之交换正义。当社会制度性安排不能有效维护这种权

信用中国 2008-05-05 17:31:09

信用制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理论界通常对信用的划分有:以信用主体来划分,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财政信用等;以信用对象的用途来划分,有生产信用、流通信用、消费信用等;以信用的期限来划分,有长期信用、中期信用、短期信用等。这些划分可以帮助把握信用形式的表现、特点和规律

企业信用调查实务 2008-05-05 17:31:08

诚信伦理研究之信用伦理及其现代解释

时下,信用问题已然成为我们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对于我们这个尚未完全完成社会现代化转型便急速投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的国度来说,出这样的现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我自己的理解来看,信用问题首先是社会公共伦理和经济伦理的一个基本课题,其次也是社

信用中国 2008-05-05 17:31:08

诚信伦理研究之论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一、一个新的提法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向全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

信用中国 2008-05-05 17:31:08

信用是货币的本质

自从货币产生以来,货币形态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货币的本质并没有变,相反,随着货币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货币的本质表现的更完全、更充分。   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实物货币--金属货币--足值铸币--非足值货币--银行券--纸币等几

信用中国 2008-05-05 17:31:08

流动性过剩与资本信用过剩和经济危机

流动性过剩实际上就是资本信用的过剩—过剩的纸币信用会导致危机   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论述已经淋漓尽致,这里不再阐述,而且马克思同志对市场经济也有过非常前卫的论述,他曾经说过,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将导致产出大于

信用中国 2008-05-05 17:31:08

信用涵义的经济学解读和法学解读

一个比较的视角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在机构任何意见)   许多学者已用"信用危机"概括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现状,信用缺失的现象遍布于各个领域:假货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愈演愈烈;在资本市场,大量的上市公司

信用中国 2008-05-05 17:31:08

企业违约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企业违约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制度安排的缺陷,导致违约“高收益低风险”的行为。防止企业违约的根本措施是增加违约解决的概率、提高违约的利润成本、道德成本、政治成本,重视长期利益。为确保这些微观因素发挥作用,在宏观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05 17:31:08

论诚信社会的形成

摘 要:当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并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从而成为一种常规化时的社会即诚信社会。诚信环境建设是诚信社会形成的保障;诚信政府构建是诚信社会形成的主导;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诚信社会形成的基础。   关键词:诚信社会;诚信政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05 17:31:08

债信文化的形成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 什么是债信文化   债信文化是一种自由交易、借债还钱、损害赔偿的理念、传统和行为规范,用以支配和调节着人们之间的信用关系和信用行为。它形成于商业社会或市场社会,并随着商业的发达和市场的进化而发展,与契约文化、商业文化是同一种文化

信用中国 2008-05-05 17:31:08

诚实信用原则及其适用

诚实信用原则是体现法律精神的普遍原则! 如何正确适用诚实信用原则"使其既能协调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又能维护法律的公正"关键在于通过法律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并使法官能够理性的

信用中国 2008-05-05 17:31:08
第一页 上一页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