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北青报:如何用制度来维护诚信

当诚信危机困扰着整个社会并引起普遍忧虑的时候,湖南开始着手用制度化的方式维护并重建社会诚信。近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这是全国首份惩戒失信行为的方案。今后,湖南人无论是进行相互交易

北京青年报 2008-05-05 17:31:07

法治社会需要“信用身份证”

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这是全国首份惩戒失信行为方案,(10月18日《潇湘晨报》)预示着信用记录将成为企业与个人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第二张身份证”。 我们

大众日报 2008-05-05 17:31:07

信用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1.信用的道德化阶段 信用的道德化阶段是最早形成的。我国古代有丰富的信用道德的文化思想资源,例如,儒家文化有许多对君子的行为规范,如:“言必信,行必果”,还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2008-05-05 17:31:07

市场经济中主要的信用形式

按照现代社会信用运作的主体来划分,一般地可以把信用形式简单分为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三种形式。但因企业信用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所以又可在企业信用中包含银行信用。 1.个人信用 是指个人通过信用方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

2008-05-05 17:31:07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呼唤信用产品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需信用类产品涉及面很广,如:征信机构、信用报告、征信数据、专业人才和信用标准、运营机制等。信用类产品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所产生预期效果的基础就是信用,而信用类产品则是维系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特效

中华诚信网 2008-05-05 17:31:07

我国信用问题的思考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经过10余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企业和个人征信、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信用保险、保理、应收账款管理与追收、财产调查、信用管理教育培训和咨询服务等信用管理行业各分支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服务领域也从涉外商务扩展到

信用中国 2008-05-05 17:31:07

诚信: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

如果诚信缺失,使良好的制度、政策无法实行,实际是大大提高了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成本 . 最近,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据说,这是全国首份惩戒失信行为的方案。该方案对种种失信行为做出了非常具

中国新闻周刊 2008-05-05 17:31:07

信用 一个大产业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盛。   信用,不仅是个道德理念,还是个大产业。围绕“信用”二字,不仅可做大信用卡产业,还可萌生信用调查、信用征信、信用评级、信用商账催收等现代服务业,并推动电子商务、租赁、典当、拍卖业发展,

《解放日报》 2008-05-05 17:31:07

信用与法律的关系

1、法律是信用的保证 一方面,健全的信用法律体系是信用交易发展的制度性前提。另一方面,社会信用意识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道德和舆论的力量,更要以信用法规强制诚实守信;进而,在法律和道德、外力和内力的共同作用下,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才能养

宁夏诚信网 2008-05-05 17:31:07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只能走自己的路

中国的信用建设基于中国古老的信用文明与传统文化,与中国独特的转轨经济密切相关,因此中国的信用建设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我们应当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中国信用建设的规律,寻找信用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促进中国全

信用中国网 2008-05-05 17:31:07

我国的诚信建设应该要呼唤制度的支撑

最近,有关诚信建设的消息时有所闻: 新年刚过,收录有3.4亿位公民信用记录的全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在通过这个数据库了解某个人信用状况的基础上,银行可决定是否给他贷款。 去年底,浙江省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正式全面推广

人民日报  2008-05-05 17:31:06

当前国内信用研究应澄清的几个问题

信用缺失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伴随人们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及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失信现象也日趋严重,并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信用缺失”也自然成为社会各界热衷的讨论话题。然而由于

中国共产党学报 2008-05-05 17:31:06
第一页 上一页 3371 3372 3373 3374 3375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