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用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来源: 2008-05-05 17:31:07

1.信用的道德化阶段 信用的道德化阶段是最早形成的。我国古代有丰富的信用道德的文化思想资源,例如,儒家文化有许多对君子的行为规范,如:“言必信,行必果”,还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信用的道德化阶段

    信用的道德化阶段是最早形成的。我国古代有丰富的信用道德的文化思想资源,例如,儒家文化有许多对君子的行为规范,如:“言必信,行必果”,还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成为“君子”,就必须成为一个有信用的人;而“小人”,则看重利益,不讲信用,不要信誉。

    在我国民间,也有借钱或借物时要守信用的习惯,例如“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句俗语话虽简单,但是意义深刻。即使在现代民间小额金钱借贷中,依然适用这些习惯。一旦某人借钱不还,特别是有钱也不还时,他在商业社会中的信用度便极大降低了。最后,他会被人们视为“赖账”的人,被人们淘汰出商业社会。现在,我国民间仍然处于信用的道德化阶段之中,民间的小额借款有时不用写借据,全凭借款者的个人信用。这就是信用的道德化阶段的表现。

    政府在市场上也享有非常高的道德性信用。在很多情况下,老百姓对政府的信用深信不疑,是信用无价,信用至上的。

    2.信用的商业化阶段

    信用的商业化发展阶段,是将信用记录当做一种“信息商品”进入市场,仅所有信息商品那样可以买卖。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有专门经营“信用记录”的公司,这些公司从各种金融机构有偿收集客户们的信用记录资料,将这些信用记录的原始资料整理后,输人计算机的数据库。现在信用信息公司已经发展到了将数据库用光缆同各个金融机相连接,随时提供在线服务。当银行和信用卡公司需要了解或调查某个客户信用记录时,可随时从信用记录公司买这些记录资料。

    由于有了信用记录资料商业化,在金融市场上就形成了“市场信用的纪律和制度约束”。信用的约束方式表现在: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对于信用记录不好的客户,就不会发放贷款或提供信用卡。这是对客户个人的信用记录商业化。

    而且,在现代社会里,金融机构的信用也被商业化了。国际上有几家著名的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公司,如美国的标准普尔公司、穆迪公司等,专门对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评级。这就是这些公司的生意,它们每天经营的是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

    金融机构如果在国际市场上发行债券,发行价格和发行成本与该金融机构的信用级别有相当大的关系。当金融机构的信用级别越高时,发行债券的成本越低。反之,金融机构的信用级别越低,它发行债券的成本就越高。所以,这些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方法与技术,也成为商业市场的知识产品。

    3.信用的证券化阶段

    信用发展到证券化阶段,是指原来由一个或两个担保人来承担的贷款信用,采用由大众来担保。保险经营就是信用契约化的典型。保险公司单独是没有能力承担担保风险的,但是保险公司通过了一个风险分散的特殊经营。由大众买保硷后来分担风险。保险公司就可以承担较大的风险了。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贷款的担保经营方面。当担保人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将担保的风险分散给大众时,担保人的风险也同样可以减少。这种作法就是信用的证券化。通过证券的方法,以支付一定利息为条件,向大众出售担保证券、债券或契约,以及商业票据。可以筹集到大众担保的资金。到了信用证券化的阶段。有关信用的法律就更加容易执行了。

    信用好的大型金融机构、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发行债券,再将低成本获得的资金转给融资成本较高的小型公司,这通常是大型国际银行总行对海外分行提供资金的主要方法,这也相当于总行对分行的信用担保的一种证券化。

    信用的证券化是采用市场的方法。将信用担保的履行变成了依靠市场来保障,而不是基于个别金融机构或个别人的道德水平。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征信大数据链的形成与应用探讨


联合征信研究 2018-03-30 09:59:38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07 14:10:40

2014年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怎么查


网络 2014-05-28 22:31:48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秘书长)


网络 2014-04-13 19:08:06

博鳌亚洲论坛简介


网络 2014-04-13 17:50: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