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时评:诚信的分量

7月8日晚,央视以“生死债”为题,讲述了身患白血病的赖小卫,靠辛勤打工替去世父亲还债的故事。赖小卫的故事,感动了借款人,感动了社会大众,体现了诚信的强大力量。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每一个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

安徽日报 2008-07-30 09:06:39

美林将出售85亿美元股票并抛债券以维持信用评级

北京时间7月29日消息,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美林将出售85亿美元股票,并以1/5面值的价格抛售306亿美元债券,以支撑被抵押贷款损失危及的信用评级。   美林昨天发表声明称,淡马锡控股将购买34亿美元的新股。美林将向淡马锡控股支付25亿

中国金融网 2008-07-30 08:51:51

“断供”者误区:只要自担后果 就与诚信无关

日前博文《假如房价涨了,你会“断供”吗?》有博友评论:“我也认为断供可能性很小,但是如果真的断供了,跟购房者的诚信有什么关系?很不明白‘断供者心中法律何在?诚信何在?’签的贷款

博客 2008-07-30 08:50:37

拍卖公司要以诚信为本

本报北京7月29日电(记者单三娅)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最近就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假”一事强烈呼吁:拍卖公司要以诚信为本!只有这样,我国的艺术品市场才会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拍卖行才会在世界艺术品市场获得应有的

光明日报 2008-07-30 08:45:33

是信用危机向“财富幻象”发出了请帖

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再次陷入恐慌,但这一次不是次级抵押风波,也不是美国可能进入经济萧条期,而是美元贬值。脆弱的经济已经饱受信贷危机的摧残,如果美元危机全面爆发,也许将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车耳先生的《财富幻象》用“财富错

中国证券报 2008-07-30 08:39:47

企业品牌的提升重在诚信体系的构建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古今中外,凡讲诚信的企业必能保持长久繁荣昌盛。凡诚信缺失的企业,注定是要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也是法制经济,

人民网-理论频道 2008-07-29 15:13:12

我国企业的信用损失

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 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 由于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2000亿元 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 中美

博客 2008-07-29 13:59:03

科技信用制度建立的基础与原则

[摘 要]广义的信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价值取向,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讲信用”、“守信誉”、“一诺千金”。现代市场经济是高度发展的契约经济,必须以信用为

博客 2008-07-29 13:50:21

企业信用管理的第三只眼

A公司是一家财务管理十分严格的公司,也有一套完善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因此公司的坏帐率和资金周转一直保持较好的水平,财务部张经理颇为自己的管理有方而洋洋得意;但销售部的陆经理可不这么看:生意不可能没有一点风险,坐在家里没有销售肯定不会

博客 2008-07-29 13:36:49

股市鲸吞国民财富缘于政府信用缺失

中国证券市场成立近二十年给投资者都带来了什么,设立之初是为了国企解困,之后俞演俞烈,地方政府为救本地资不抵债倒闭企业,将关停之企业包装成正常经营赢利公司满天过海,风光上市,大圈其钱,第二年即亏损ST,套牢投资者无数.国家权力机构既是裁判

博客 2008-07-29 13:31:20

信用缺失的历史因素

任何社会现象都有他一定的历史渊源。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也同样有着历史因素。 1.信用缺失的政治历史因素:农业社会形态、计划经济体制、社会政治动乱等给信用体系建设带来了根本性的制约。首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

博客 2008-07-29 13:27:50

信用产品迎来发债高峰

半年度数据出来后,市场对从紧货币政策是否该继续执行存在较大的分歧,但大部分机构都认为,奥运会之前,为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政策上可能会相对较为平稳。在这种预期以及较为宽松的资金面支撑下,上周债券市场基本保持平稳。   国债方面,收益率变

金融时报 2008-07-29 11:53:28
第一页 上一页 3120 3121 3122 3123 312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