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记者从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于日前印发《福建省食品药品严重失信“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将“处罚到人”;对依法应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 ...
2日,记者从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于日前印发《福建省食品药品严重失信“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将“处罚到人”;对依法应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的主体,列入“黑名单”的期限将与法定禁入期限一致;不涉及市场和行业禁入限制的主体,列入“黑名单”的期限将为两年。
根据《规定》,存在被吊销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被撤销产品批准证明文件、被许可人以欺骗及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未取得许可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活动、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以责令停产停业处罚、因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受到刑事处罚等11种严重失信情形之一的,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和药品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使用、检验检测等机构,将纳入食品药品严重失信“黑名单”。
在列入“黑名单”期限内,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其政务外网公示栏统一发布,并保持动态更新。同时,依托“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与社会共治平台”开发“黑名单”管理信息化系统,逐步实现“黑名单”信息的实时上下互通和快速查询比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可通过各自政务信息公开渠道发布本地区“黑名单”信息。
对于被列入“黑名单”的严重失信主体,福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把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密日常监督检查频次,提高风险管理等级,至少每半年对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出厂检验、企业自查等管理制度和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依法禁止或限制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等活动;责令定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自查或者邀请第三方进行检查评价;对严重失信者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法从重处罚。
同时,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已被列入“黑名单”的申请人,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应按照相关规定,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许可申请人将列入“黑名单”的人员作为其主要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或者相关岗位人员进行申报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告知其更换人员;被实行市场和行业禁入的人员应当依法立即停止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或检验工作,并由其所在企业或机构按规定办理变更申请或备案手续;对纳入食品药品信用评级覆盖范围的“黑名单”主体,其年度信用等级应同步评为D级(严重失信等级),在“黑名单”期限届满前,不再对该主体更新年度信用评级。
此外,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将定期通过福建省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向福建省发改委和相关部门通报“黑名单”信息,由相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列入“黑名单”的对象实施信用联合惩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