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4月18日北京讯(记者 潘晓亮)从“3?17”新一轮楼市调控出台至今,一个月内北京多部门已针对楼市使出十余个“大招”,认房认贷、抬高首付等剑指炒房的措施落地生效,堪称“史上最严”。来自北京市住建委 ...
大公网4月18日北京讯(记者 潘晓亮)从“3?17”新一轮楼市调控出台至今,一个月内北京多部门已针对楼市使出十余个“大招”,认房认贷、抬高首付等剑指炒房的措施落地生效,堪称“史上最严”。来自北京市住建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上半月,北京市二手房共网签8000余套,环比2017年3月下半月下降5成。
结合2017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3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数据,浙商银行经济分析师杨跃认为,热门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符合政策导向和市场预期,同时本轮调控具有三大不同以往的变局环境,预计房地产行业发展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数据显示,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其中南京、武汉和深圳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环比下降。
杨跃指出,房地产供需错配扭曲正在得到缓解,有助于市场健康发展。一方面,需求方受政策有效约束,投资、投机等“伪需求”正在被不断挤出。“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政策导向将贯穿未来房地产行业走势,房价的超预期上涨以及投资炒房需求将面临政策压力。另一方面,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土地购置等指标都保持相对较高增速,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建商品住宅入市。其中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9.1%,为2015年二季度以来新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5.7%,也位于2016年以来高位。如此,供需关系的不平衡能得到一定的扭转,市场交易规模会相对真实,交易价格会更为客观,也更能体现住宅的居住属性。
他指出,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可能保持适度增长,适当的价格预期和定价策略更为重要。目前部分热点城市的商品房库存仍处在补库存阶段,三四城市的去库存政策有利于当地新建商品房开发,二手房限售政策的出台也有利于提升新建住宅的潜在需求。此外,房地产企业拿地热情旺盛,多家大企业全年销售目标直指2000亿。这种情况下,规范一手房定价,市场形成稳定的价格预期非常重要。既不能通过地王抬高社会对房价“必然上涨”的预期,也不能过度行政化干预让房地产企业无法正常经营销售形成新的市场风险。
杨跃认为,本轮调控具有三大不同以往的变局环境。一是不同往昔的坚决:中央治理态度坚决,地方政策跟进积极。预计本轮调控持续时间会更强、执行力度会更大。二是不同的宏观环境:全球货币宽松面临尾部,国内流动性明显缩紧,改革和防风险是重中之重。房价大幅上涨的金融支撑正在弱化。三是房价短期内上涨过高过快:在过去两年不到时间内,一线城市及多数二线城市房价在高位情况下都有较大幅度上涨,个别城市已经难以用租售比、房价收入比等经济学理论解释房地产市场。这种趋势如果继续持续,无论是投资投机还是恐慌下的被迫刚需,都已偏离房子的住宅属性,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杨跃表示,在此轮严厉调控之下,楼市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价格上,房价非理性大幅上涨空间不复存在,排浪式、跟风性“补涨”难成气候,不同城市的房价涨跌各异,会更遵循市场规律;销售量上,大体出现供需紧平衡,热门城市稳健补库存和三四线城市逐步去库存的现象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