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政府今日(3月21日)出台楼市调控新政:楼盘调高备案价幅度超备案价5%的不予网签。 政府发布的文件称:开发商应根据项目楼面地价及建安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申报价格,新建商品住房项目首次申报房价备案 ...
东莞市政府今日(3月21日)出台楼市调控新政:楼盘调高备案价幅度超备案价5%的不予网签。
政府发布的文件称:开发商应根据项目楼面地价及建安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申报价格,新建商品住房项目首次申报房价备案,其申报价格明显高于同区域同类型在售项目价格,又不能作出合理说明的,发改部门可暂不办理房价备案,住建部门可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或暂不办理现售备案证书。
同时,对同一套房屋,开发商调高备案价格幅度超过本通知实施前最后一次备案价格5%的,发改部门可暂不办理房价备案,房管部门可暂不予以办理网签系统录入房价的变更。文件还规定:已办理销售价格备案的新建商品住房项目调低备案价格的,间隔时限由原规定的2个月缩短为20天,调高备案价格的,间隔时限由原规定的2个月延长至90天。这意味着,在新规定下,降价销售的审批期限缩短,涨价销售的审批期限延长。
这被视为东莞“限签令”的升级。2016年10月,东莞曾发布文件,规定商品住房实际成交价格超过备案价格,或者商品住房实际成交价比备案价格下浮超过15%的,将无法网签。
限制网签是政府调控房价的行政手段,包括对网签价格做出规定、推迟网签时间、控制网签节奏等方式。
公开资料显示,不仅是东莞,其他城市也存在限签现象。2016年5月,中山市曾要求市里超过单价8000元的项目要进行网签预约,有专案小组负责接受网签预约,并要求开发商保持与政府统一步调。
在广东省省会广州,据业内人士介绍,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一手房成交限签限价的情况,自2016年10月开始一直存在,尤其是中心城区的网签,已经与真实情况背离。
限制网签,容易导致楼市成交数据失真。一方面,限签已催生出“双合同”,网签价与实际售价相距甚远,部分房价被转移到装修费上;另一方面,每日真实成交规模也因限签而变得不可信。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多地的开发商和中介,已在各个渠道抛弃政府网签价格和数据;转向自行向市场公布成交量和成交均价。
一位房地产业资深分析师此前对财新记者称:目前热点城市的一手房受控于严格的预售、销售管理和签约备案,存在为压低房价而放缓预售、销售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