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楼市调控,拿什么保证“房子不用来炒”?

来源: 2016-12-21 11:35:40

楼市调控,要着眼的不是短期房价降幅,而是要通过综合的政策工具,实现一个有稳定预期的市场秩序。在近日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样一个通俗的语言火了起来,这句话意在 ...

楼市调控,要着眼的不是短期房价降幅,而是要通过综合的政策工具,实现一个有稳定预期的市场秩序。

在近日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样一个通俗的语言火了起来,这句话意在向社会传达对于楼市的定位。这一定位从大方向上更明确了住房的耐用消费品属性,对过去存在的炒作投机发出鲜明警告。具体做法上,将会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如果评选2016年让中国社会最焦虑的事项,楼市的跌宕起伏可能高居榜首。过去一年,很多城市的房价狂飙突进,屡屡破纪录的房价让整个社会陷入焦虑不安。没房的担心再也赶不上买房的末班车,有房的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最后的“接盘侠”,或者面临资产大幅缩水的窘境。“用来住的房子”,居然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楼市显然存在太多非理性因素。

在这样的形势下,年底出台的一系列“史上最严楼市调控”政策,堪称是重病用猛药,给疯狂楼市踩了“急刹车”,避免了市场的更大动荡。如果说当时很多行政性的调控,还是治标的话,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是要考虑长远的治本问题。

楼市的非理性疯狂,病灶并不只在于楼市本身,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所造成的。比如,从政府的层面看,很多地方寄望于楼市复苏拉动经济,所以有意无意地降低门槛,助推楼市的虚假繁荣;而从社会资本的层面看,投资渠道缺乏,有投资需求的民众只能“非股即房”,当股市陷入萧条之后,资金涌进楼市,投资或投机性购房难以避免;而相比民众的投机买房,更值得警惕的还有金融资金炒房,当金融机构钻了监管漏洞,让各路资金绕道进入楼市,扰乱的不仅是楼市市场秩序,还直接重创了实体经济,放大了各层面的负面效应。

正因为楼市疯狂的成因复杂,调控的难度巨大,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方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的信号,有助于转变“房价永远会涨”的心态,但在具体目标的表述上,是非常稳健的——既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这也就意味着,对楼市不可能是简单粗暴的整体打压,而更多会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多样化手段。

过去一年虽然楼市给人的感觉是集体疯狂,但实际上具体来看的话,不同的城市还是会有不同的形势。有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虽然也暴涨,但如果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因为土地稀缺、人口集聚等客观原因决定,其房价上涨有一定的必然性。

无论施加多么严格的限购政策,恐怕都很难阻挡房价上涨的预期。相比来看,有些三四线城市,房价大起之后,如果就业、教育、医疗等配套得不到改善,可能很难避免大落的波动。这些地方是炒房的高危区,如何避免“大起大落”的出现,考验着具体城市的调控智慧。

房产调控可使用的手段很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列出的有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不难发现,过去很多地方的楼市调控之所以长期呈现“越调越涨”的局面,正在于所使用的手段单一,过于依赖限购等行政指令,而没有充分发挥其他“调控工具”的作用。

有的城市房价飙升,和土地供给严重不足有关,不在供给上想办法,终端市场就不可能有太多回旋的空间。当然,其中有些金融、财税、立法等,光靠地方政府很难有破局的能力,需要中央有更具体的顶层设计。

楼市虽然看起来特殊,但就根本而言,必然也遵循基本的市场规律。让市场保持理性的基本前提,是要明确科学的游戏规则,让买卖各方都有稳定的预期。如果只是居住购房甚至包括投资性购房的话,市场不会呈现出整体的疯狂状态;只有短期投机性购房的需求过大,想把楼市当成“提款机”的人或者机构太多,才会导致混乱不堪的局面。所以楼市调控,要着眼的不是短期房价降幅,而是要通过综合的政策工具,实现一个有稳定预期的市场秩序。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是对楼市整体方向的纠偏。方向定了,以怎样的步伐往前走就是关键。楼市发展的历史证明,现实最缺的不是正确的认识,而是正确的行动。行胜于言。能不能切实把多种手段运用到位,建立一个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才是楼市能不能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旅游地产要打特色牌转变模式 成安置业李董专访


新浪乐居云南站 2012-02-29 17:24:03

孟加拉国股市开盘跌8.6% 六分钟后停盘


新浪财经 2011-01-20 16:04:43

2010花溪之夏 花溪区房地产交易展示会举行


新浪贵州房产 2010-09-20 16:36:03

经典双城西市"城中村"改造排头兵


都市时报 2010-06-30 00:50:25

厉政之下 广州个别楼盘一成首付揽客


广州日报大洋网 2010-04-29 16:52:16

2009杭州楼市冰与火的两极演绎


杭州日报 2009-12-24 00:34:24

拆迁专家披露废墟致富内幕


武汉晚报 2009-12-09 15:19:2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