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千件“官员失信”案多是赖旧账

来源:法制晚报(北京) 2016-11-24 08:57:23

  近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对失信被执行人规定了11类37项联合惩戒措施。其中,在职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确定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情况应作 ...

  近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对失信被执行人规定了11类37项联合惩戒措施。其中,在职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确定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情况应作为其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参考。

  此外,记者发现,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系统中,被纳入失信“黑名单”的“官员失信”案件目前已经超过1100件。

“官员失信”案目前超1100件

  陕西商洛市商州区法院近日公布一份失信老赖“黑名单”,包括商州区安监局副局长吕某某、商州区运管所职工邢某等8名公职人员。这些公职人员涉案标的为400万元,涉案标的最高达288.6万元。

  据《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不履行法院判决确定的支付、赔偿等义务责任的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长期以来都是各地法院执行工作的难点。2012年3月起,各地法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党政机关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专项积案清理工作,重点治理“官员失信”现象。

  广东省高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3年,广东全省法院共清结党政机关为被执行人的积案3829件,执行到位标的额141.35亿元;去年又清理以党政机关等为被执行人的积案77件,执行到位金额1.61亿元。

  一些地区通过公开曝光等方式,督促包括公职人员在内的失信官员履行义务。湖北省巴东县法院今年10月底公布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就有5名来自巴东县纪委、地税局等单位,总债务额度为58万元。2014年11月,湖北省竹山县法院首批曝光的“老赖”,有来自当地28个机关事业单位的40名公职人员。

  记者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系统中搜索发现,纳入失信“黑名单”的政府及职能部门“官员失信”案件目前超过1100件,债务主要体现在工程款、借贷款等方面,其中最早一起案件2013年10月纳入。

  “新官不理旧账”成挡箭牌

  记者发现,在一些“官员失信”案例中,赖旧账成为主要原因。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上,安徽省霍邱县彭塔乡人民政府今年10月下旬“上榜”。法院判决书显示,彭塔乡欠某建筑装饰公司的工程款项发生在十多年前,原告一直催要未果,当地法院今年2月作出一审判决,要求彭塔乡人民政府偿还相关款项。

  记者了解到,部分“官员失信”缘于不少党政机关主要领导换人,继任者拿出“新官不理旧账”作挡箭牌。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山鹰认为,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考评机制不够科学,少数基层政府盲目举债发展,而继任官员不理旧账,导致历史性欠债无法偿还。

  法律专家认为,“官员失信”屡禁不绝,与失信成本低紧密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公职人员成为老赖,主要是个人担保所致。2015年4月份,温州市永嘉县税务部门一工作人员为亲戚向银行借款400万元提供担保。1年借款期限过后,仍有140万元未归还。该工作人员作为担保人负连带清偿责任,但其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同时拒不申报财产,永嘉县法院对其作出司法拘留15日的处罚决定。

  此外,一些基层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过程中,为降低金融风险,要求公职人员提供担保才放款。安徽某县一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王浩告诉记者,他前段时间就为一个朋友做了贷款担保。“当时银行放款要求有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员工担保,否则不放款,朋友找到我,抹不开面子。”

  专家建议   “谁欠账、谁清偿”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风向标,不能让个别失信行为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专家建议,遏止“官员失信”,要依照政务诚信体系建设要求,为政府量身打造“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考核制度,司法机关也要拿出执法刚性,对“官员失信”形成震慑。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对于失信公务人员,将其失信行为与党政人员任职、评聘、晋升等挂钩。浙江温州建立了涉特殊主体执行协作联动机制,实现了涉特殊主体执行案件信息共享、身份识别、失信联合惩戒等。如市委组织部在任职选调、晋职晋级、评优评先等考核中,对考察人员进行执行情况审查,若有失信行为,将被“一票否决”;在对提名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时,若有失信行为,同样“一票否决”。

  汪玉凯等专家建议,按照“谁欠账、谁清偿”的基本原则,对各地政府存量拖欠债务进行分析,明确清偿兑付责任,在此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除债务时间表,还清存量债务,绝不再形成新“赖账”。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孔晓艳代表:推动个人信用立法


北方网 2017-03-08 09:44:54

买卖个人信息 承担法律责任


互联网 2016-09-24 01:36:24

“一人闯红灯,全家学交规”超出公民义务


内蒙古新闻网 2016-08-22 09:27:15

高考作弊首次入刑 史上最严高考有温


呼和浩特新闻网 2016-06-03 20:10: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