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信用、虚构评价未来将被定性为违法。昨日,商务部公布的《商品流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透露了上述消息。“消费者在网购时会将商家的信用等级和商品评价作为考量,但可能这些评价或信誉度并 ...
刷信用、虚构评价未来将被定性为违法。昨日,商务部公布的《商品流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透露了上述消息。“消费者在网购时会将商家的信用等级和商品评价作为考量,但可能这些评价或信誉度并不可靠,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刷信用’,这次征求意见稿将对该问题做出规定。”商务部法条司副司长陈福利称。
有分析人士指,《商品流通法》的草案正式出炉,将意味着相关政府部门正在将线下的标准逐步移到线上,法规正式出炉前,预计相关电商巨头将启动新一轮内控。
网购信用将步入“法制”时代
网购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通常都会参考售卖店铺的信用评级。那些好评多、“星级”高的商家,无疑会聚集更高的人气,进而获得最高的成交量。
不过,陈福利昨日给出的说法,已经表明现有网购商品的评价可能是被虚构的,甚至本身就是一桩买卖。
据南都记者了解到,仅2013年淘宝网络安全部门查获虚假交易买家账号就达800万个,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阿里巴巴方面相关负责人昨日告诉南都记者,淘宝一直坚持严厉打击炒信行为。截至目前,淘宝网通过系统核查、人工审核、全网举报等一系列举措对信用炒作实施打击,一旦发现,对涉嫌虚假销量、信用的店铺和商品,视严重程度给予扣分、搜索降权甚至关闭店铺的严肃处理。淘宝网也积极关注可能出现的炒作新动向,如合同炒作、网站炒作等情况,也逐步列入淘宝监控体系中。
“在打击炒信方面,我们一直与专案部门和公安机关保持合作和互动,对外围炒作团伙进行严厉打击。炒作信用的网店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欺诈为,所得数额巨大、情节严重得话会构成刑法上的诈骗罪,专门从事信用炒作的公司或个人要承担帮助侵权的连带责任,同样因为所获金额巨大、情节严重会构成刑事诈骗。”该位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