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保局昨天传来消息:23日市环保局联合市文明办、信用办正式发布《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及信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项原本由环保部门对企业实施的行为纳入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范畴,成为我市“守 ...
市环保局昨天传来消息:23日市环保局联合市文明办、信用办正式发布《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及信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项原本由环保部门对企业实施的行为纳入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范畴,成为我市“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的主要内容。
多年来,我市在国内率先或领先实施差别水价、颜色评级等创新政策。市环保局局长谢晓军表示,南通已是全国首批企业环境信用评定试点城市,《办法》在诸多方面有助于我市在深入推进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面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记者获悉,《办法》将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风险高、生态环境影响大的1700家企业列为环境信用评价对象,以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日常达标排放状况、环境违法等11项指标作为参数,从高到低,划定绿、蓝、黄、红、黑“五色榜”,在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在媒体上公布,使公众了解重点企业的环境行为,更好行使环保监督权。
“《办法》融合了新《环保法》强化信用评价管理工具的指导思想,同时结合南通实际进行制度设计,涵盖了科学制定评价标准、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广泛运用评级结果、动态调整评价结论等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为指导、规范全市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政策依据。”谢晓军介绍,《办法》旗帜鲜明地提出对存在污染环境犯罪等几类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直接实施“一票否决”,并采取最为严厉的惩处措施,对其它企业有极大的震慑作用。此外,作为诚信 “五色榜”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结果,将录入南通市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库,在南通信用网公布并供社会查询。
据悉,围绕贯彻落实《办法》,相关部门今年将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
完善评定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实施评价,适度扩大评级范围,提升环境信用评级影响力;强化公众监督,向社会公布评级结果,在信用评级领域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改革和完善现有环境监管模式;调整差别价费政策,对红、黑企业加大惩罚性污水处理费征收幅度,力争在全省率先试点差别电价政策,让重污染失信企业痛不欲生;强化绿色金融政策,完善绿色信贷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贷政策与环保政策的有效对接,卡住失信污染企业的命脉;拓展应用范围,将环保信用审查和结果查询纳入政府部门工作流程,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在行政许可、资金管理、评优评先工作中的应用,鼓励财政等部门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运用评级结果,对红色、黑色企业采取限电、断电措施,将黄色以下高能耗、低产值企业作为有序用电首限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