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上午,最高法在河南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第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公布了五起失信被执行人典型案例。 这五起案例分别为,张某与河南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郭红某与郭淑某人 ...
5日上午,最高法在河南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第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公布了五起失信被执行人典型案例。
这五起案例分别为,张某与河南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郭红某与郭淑某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执行案、北京某汽车装饰中心等50余人与北京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系列执行案、郑彦某与郑庆某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李某与杨某借款合同纠纷执行案。
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出台以来,特别是第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以来,制度实施引发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他说,自《规定》出台至今,全国法院共有1045名被执行人慑于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受到信用惩戒的作用,配合执行法院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孙军工说,最高法已同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实现共享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众多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审核时,通过利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对具有失信情形的当事人拒绝发放贷款及其他融资形式,以规避金融信贷风险。这些措施相应地限制了失信被执行人的融资渠道,对其产生了显著的限制和惩戒作用。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已将首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纳入信用评级系统。
孙军工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最高法已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证监会、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中心、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等单位展开合作,实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共享,共同实施信用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