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评级服务日前发布的中国50大银行年度报告《中国信用观察:信用质量分化可能导致中国50大银行呈现不同程度的抗压性》,该报告分析中国以资产计最大的50家银行的信用状况,并评估中国银行业的信用前景。报 ...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日前发布的中国50大银行年度报告《中国信用观察:信用质量分化可能导致中国50大银行呈现不同程度的抗压性》,该报告分析中国以资产计最大的50家银行的信用状况,并评估中国银行业的信用前景。报告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峻,最近一次信贷热潮所蕴含的风险似乎正浮出水面。
标准普尔资深董事廖强表示:“信贷成本攀升,利差收窄,以及非利息收入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可能对银行利润构成三重打击。特别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国内银行的信贷损失很可能大幅上升。”
报告称,在更具挑战性的经营环境下,中国50大银行将展现出不同程度的抗压性。大型银行和全国性银行在应对中国经济下行方面具备一定优势。相反多数规模较小银行的资本水平可能会进一步下降,部分银行的融资和流动性状况甚至会大幅恶化。
廖强表示:“我们认为规模较大的银行,尤其是全国性和大型区域性银行,可能引领这波由市场推动的大规模行业整合,而在市场繁荣的时候整合是很难实现的。但整合的步伐将取决于当前信用质量下降的严重程度。”
报告还指出中国50大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正变得益发困难。廖强称:“若那些严重依赖银行间融资的区域性银行遭遇严重的信贷损失和潜在的储户挤兑,我们预计会对整体银行业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