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消费陷阱防不胜防购物需要火眼金睛

来源: 南方日报 2010-04-30 14:51:34

№电话购物   主要伎俩:冒充大公司,举办所谓大型庆典,推出免费体验活动等   易受骗指数:★★★★☆   №节日消费   主要伎俩:特价品不退换,虚假抽奖,名为免费试用实为强行推销等   易受骗指数:★★★☆☆   №卡类

  №电话购物

  主要伎俩:冒充大公司,举办所谓大型庆典,推出免费体验活动等

  易受骗指数:★★★★☆

  №节日消费

  主要伎俩:特价品不退换,虚假抽奖,名为免费试用实为强行推销等

  易受骗指数:★★★☆☆

  №卡类消费

  主要伎俩:会员积分规定有效期,预付费卡不能转手,提高收费标准,限制消费项目等

  易受骗指数:★★☆☆☆

  电话、网购后发现货不对板,甚至根本就没有货品;花钱办卡后却享受不到优惠……在许多看似商家“亏本”的促销活动背后,往往隐藏着众多消费陷阱。

  从大量的消费投诉可以看出,在目前的消费环境下,如果消费者对形形色色的消费陷阱有所了解,对保护自身权益、避免上当受骗,是有一些作用的。因此,我们特归纳出几类常见的消费陷阱,以便给消费者配备一双识别消费欺诈的火眼金睛。

  从我们掌握的有关电话购物的投诉来看,大多数电话推销陷阱采用的骗术,是冒充大公司、大品牌搞大型促销的名义进行。此外,还有低价利诱、召回问题商品等幌子,引诱消费者信服。

  据市消委会介绍,这些骗术都是利用邮政物流的权威,以及货到付款的口头承诺保障,虚构事实,骗取消费者信任,尤其是异地消费者。当消费者交完钱,拆开订购的产品时,才发现送来的是假冒伪劣商品。此时,再打电话询问,就已经投诉无门甚至再次上当了。

  【典型案例】

  邮购假货投诉无门

  市消委会接到曾先生来电反映,一个月前,他接到一名自称产品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称为回馈老顾客,用低价、邮政送货、货到满意付款的招数,诱惑曾先生购买了一块“名牌手表”。邮政物流通知收货时,曾先生付了2888元。但等他拿到包裹打开才发现,“手表”是模型。他再回拨那个客服电话,已无法拨通了。

  去年,有一种电话诈骗频繁发生。不少公司经常接到来电显示为“017991”字样的电话,要求接电话的人去领取法院传票。按其提示操作后发现,来电实际上是想套取身份证号、银行账号。

  ◎提醒

  应先看货再付款

  从电话购物陷阱的操作方式来看,这些骗局都是有备而来,团伙操作,最初确实很难辨别是否骗局。

  但这些陷阱往往有个共性,即电话购物公司留的地址一般都是假的,给出的购物凭证也是假的。消费者在接到电话后,切不可冲动订购。可上网查询,或找当地的朋友打听,便可辨出真假。

  此外,电话购物陷阱一般都承诺“货到满意付款”,这一步最为关键。消费者一定要当着快递员的面先看产品再付款。如果不让拆开包裹验货,为防止风险,切不可付款。

  还有一条值得注意:在未验收商品前,不要轻易支付货款或订金。要注意收集和保留证据,以备维权。

  从近年来消委会接到的节日消费投诉来看,促销活动的陷阱集中在价格欺诈、折扣误导等处。比如,虚构原价假打折,故意隐藏赠券限制使用条件,以及年年都在说,但年年都存在的“特价商品不退换”。另外,虚假抽奖、名为免费试用实为强行推销的现象也很普遍。

  总体来看,这类陷阱大多是玩弄文字游戏。例如,商家规定,必须购满规定额数商品才赠券,很多“满百送券”的商品标价尾数接近整百又不满百。消费者为了获得代金券,不得不另买些东西凑整。消费者如果仅看中这些表面“甜头”,稍不留意就会陷入促销陷阱。

  【典型案例】

  名牌运动鞋鞋底断裂

  去年11月,张小姐在位于长青街的某名牌运动鞋店,选购了一双折扣后价格189元的女款运动鞋。穿了仅20余天,鞋底就断裂了。张小姐到该鞋店要求店员处理,但店员拒不承认此属于质量问题,并称该产品是打折商品,不享受公司“三包”服务,一经售出不保质量。

  后经消委会调解人员多次协调,商家同意退回申诉方购买特价鞋的费用。

  无独有偶,韩小姐也被节日促销蒙了一把。她被某商场“现金300换1000”的活动所吸引,花300元为丈夫买了一双标价为720元的名牌皮鞋。几天之后,她却发现同样的商品变成特价销售,售价为290元。

  ◎提醒

  要货比三家

  货比三家,这是大家都懂的常理。但很多消费者受骗,就是因为没有货比三家,韩小姐就是如此。因此,在购买之前,应了解清楚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对赠券和免费试用等,都要问使用范围、期限及对象等详细信息。防范陷阱最好的办法是不轻信广告,多问几个为什么,没把握就尽量不参与。

  如今,卡类消费名目繁多,比如卖场会员卡、饭店打折卡、美容卡、健身卡等,不少喜欢逛商场的人,基本上都会有几张甚至更多这样的“会员卡”。

  这些会员卡在带来优惠的同时,也制造了消费纠纷。在相关投诉中,会员卡都有密密麻麻的条款,比如规定有效期、消费范围、使用对象等限制条件,有的甚至在入会后的某时段提高收费标准,或限制消费项目。

  比如有的人花几十元买了一张饭店的会员卡,为了得到88折消费优惠。但后来在消费中才发现,不单酒水不算在打折之列,该饭店的大部分菜品都不在打折之列。实际上,持卡消费的好处,也只不过是吃饭优惠了几元钱,得不偿失。

  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会仔细察看条款,在消费时才发现这类陷阱。

  【典型案例】

  消费一年也赚不回办卡花费

  市民张女士碰到了办卡陷阱。据她介绍,去年,某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成为会员,购物可以积分,积分可兑换现金,更可参加抽奖。张女士觉得划算,便花20元办了一张会员卡。

  当她回家细看会员卡条款时,才发现会员卡“有效期一年,消费1元积1分”;100个积分,可兑换现金1元。也就是说,张女士要一年内在超市消费2000元或以上,才能拿回办卡20元的成本。

  张女士一年根本无法在该商场消费2000元以上,也就是说,办卡的钱也等于打了水漂。

  ◎提醒

  办卡前要先体验

  消费者在办卡前,要了解这个公司的口碑和服务,最好是亲身感受一两次真实服务,满意才办理。

  办卡先必须看清条款。就算是口碑不错的公司,也要看清条款。如果有对自己不利或自己不能接受的条款,最好不要办理,以防被商家的小恩小惠套牢,最后得不偿失。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味千道歉 承诺不再虚假宣传


北京青年报 2011-08-15 16:29:42

消费陷阱防不胜防购物需要火眼金睛


南方日报 2010-04-30 14:51:34

市民期待关注金融消费维权难


清远日报 2010-04-30 14:48:36

记者试踩消费陷阱 揭商家种种“猫腻”


中国网滨海高新 2010-04-30 14:47:55

揭秘婚介婚庆行业四大陷阱 宰你没商量


深圳特区报 2010-04-30 13:54:16

揭秘最容易掉入消费陷阱的十大行业


中国新闻网 2010-04-30 13:46:3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