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优惠套餐”诱人上门,随后“二次消费”宰你没商量。化妆基本不可能“免费”,不加钱的礼服简直没法穿——
揭秘婚介婚庆行业四大陷阱
漫画 乐竣宏 作
3月18日讯自本报上周推出《甜蜜事业陷阱恼人》一文后,不少读者纷纷来电,痛诉在拍摄婚纱照和接受婚庆婚介服务时遇到的消费陷阱。读者反映的问题焦点在于“附加收费项目过多,挨宰不明不白”,明明谈好的价格,在工作人员“笑里藏刀”的高超“导购艺术”下,最后都不知不觉地超额了很多。此外还有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服务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为此,本报特地总结出该行业四大消费陷阱,向市民发出消费安全警示。
陷阱 底片归属依旧是“老大难”
读者吴先生上个月在米兰新娘婚纱摄影拍完自己的婚纱照,合同规定54张照片入册,但吴先生在要求拷贝剩余全部底片时,米兰新娘告知每张要额外加收35元。吴先生共拍摄近150张照片,这样一来要多付3000多元,严重超支。
消费警示:在200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婚姻庆典服务》及《婚姻介绍服务》两部行业“国标”里早已明确规定:“婚庆公司应将录制过程中的所有原始资料,包括底片、录像带及数码资料等一并交付顾客,”消费者大可以此为依据,向影楼免费索取全部底片。
陷阱 免费项目不免费
读者陆小姐来电,和影楼事先说好的免费化妆、免费礼服都不免费:“一副假睫毛要收费50元,一块粉扑10元,一瓶安瓶80元……等到化妆结束,一算价钱,还是花了400多元。”“免费礼服又脏又破,简直没法穿,想要挑件干净礼服又要多加300至500元,有些‘至尊级’礼服一件还要加收1000元!”让陆小姐更为气愤的是,网上一查安瓶的价格,根本只要10元就能买到。
消费警示:消费者在和影楼签署消费合同时,除了注明套系价格外,还要将拍摄过程中每一项收费明细写进合同,还要影楼对所售商品提供发票,避免高价搭售。
陷阱 摄影工作室良莠不齐
读者徐小姐来电,她去年在麦田摄影工作室定了拍摄婚纱照,出外景的那天才发现该工作室自己并没有购买工作服务车,每次出去拍摄都是租蓝牌车。经过了解,徐小姐还得知麦田摄影工作室的摄影棚是租的房子,消防不过关。消防部门几次三番要求整改,该工作室都置之不理。
消费警示:近年来,各种标榜个性、前卫的摄影工作室开始走进新人视野。但是这些工作室大多实力不强,服务粗糙,不少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在此本报提醒,选择摄影工作室时一定要考察对方实力,并签订正规合同,以便日后能依法维权。
陷阱 为见意中人不停 “加码”
读者任先生来电,去年他在某婚介机构交了2000元成为会员,对方向任先生推荐了几位条件挺好的女孩,想约见就要升到高级会员。加了2000元升级后,机构又开始游说如果成为金卡会员,将有机会约见条件更好的女孩。
消费警示:《婚姻介绍服务》国标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作出任何有肯定结果的承诺,婚介服务应规定服务期限,不应提供无限期或介绍到成功为止的服务。此外,这项标准还提出了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和专业标准:“红娘”必须持证上岗,推广使用《婚介服务合同》,杜绝虚假信息和“婚托”等。
记者点评
套用张爱玲的话,婚介婚庆行业是一袭华美的袍,看似美丽动人,实则上面爬满了虱子。
本是创造幸福的甜蜜产业,但巨大的利益黑洞让很多商家都迷失了方向,只盯着消费者的钱袋子。此时,就需要消费者有一双“慧眼”,能明辨方向。一是选服务保持理性。选择婚庆服务前最好做些功课,可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还可向过来人取经。二是订合同写清内容。在签订婚庆服务合同时要问清服务细节,还要把口头约定写入书面合同。三是不轻信夸大宣传。不要轻信婚庆公司的夸大宣传,消费者要选择具备营业执照、相关人员持证上岗的婚庆公司,他们的信誉度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