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捂地比捂盘更应该"严打" 奖励诚信开发商

来源:广州日报 2009-08-26 08:39:10

据一机构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国内知名开发商于2003年~2009年上半年间获得的住宅土地中,目前“在售”和“售完”的地块占43%,剩余57%的土地尚未形成实际供应,其中27%的土地&

  据一机构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国内知名开发商于2003年~2009年上半年间获得的住宅土地中,目前“在售”和“售完”的地块占43%,剩余57%的土地尚未形成实际供应,其中27%的土地“待开发”,30%的土地“规划在建”。正是大量已出让的土地没有转化为商品住宅而上市,造成了目前楼市短期供应的紧缺,形成了“地荒”假象。开发商由捂盘到捂地,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地荒假象,不断升级的招数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捂地使得供求关系混乱。房地产开发商们在供求关系上花了大气力,使得供求关系失衡。消费者们因为担心供求关系进一步失衡会导致他们买房更加困难,因此都匆忙入市。

  捂盘惜售只是在短时间之内让房价上涨,消费者多花一部分钱也能够买到,但是捂地对消费者不仅带来经济上的压力,而且会更多带来心理上的恐慌,不利于社会安定。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现在开发商捂地被揭穿,广大的消费者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一定会向房地产开发商施压,届时开发商的如意算盘很有可能落空,落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下场。

  不管从消费者还是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捂地比捂盘更为可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管部门应该及时掌握一线的数据和信息,监管已经卖出的土地按照合同中的条件进入市场运行中,严防开发商囤地,给那些囤地的开发商施以限期开发压力。

  国土资源部已于近日规定一系列具体措施,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对开发商变相囤地行为已出重拳予以整治。接下来应该进一步在全国开展房地产开发商整治活动,依照规定从严惩罚囤地开发商,奖励诚信开发商,保护市场信心。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中国已为8.4亿人和1930.6万户企业建立信用档案


中国网(北京)  2014-07-09 14:32:24

国务院就企业信用约束机制征民意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4-04-18 10:38:23

建立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人民法院报 2014-03-10 12:49:0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