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如何让这些道德准则体现在就业中?高校招生如何向贫困、偏远地区倾斜?作为长期从事一线教育的高校教授如何看待 ...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如何让这些道德准则体现在就业中?高校招生如何向贫困、偏远地区倾斜?作为长期从事一线教育的高校教授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在接受商报记者专访时认为,应建立大学生专门的诚信档案,使之成选人用人依据。
谈大学生诚信
应建立专门诚信档案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在这次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要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您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具体化?
陈贵云:我认为,要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还应有具体的东西来体现大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状况,因此,应建立大学生专门诚信档案,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名大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的学习成绩、社会活动、与同学关系、是否热心公益事业、是否乐于帮助别人等都记入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应同时存在于人事档案中,并将其纳入学业考核。专门诚信档案要提供给选人用人单位,成为他们选人用人的参考依据。
谈创新
应培养全方位创新人才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被排在首位。创新首先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您认为高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陈贵云:创新的核心动力在人才。高校应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总结大类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经验。相关部门要出台高校专业建设及评价制度,让高校学科建设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课程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要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中心,让教师的知识、授课方式适应社会的需要。建立健全高校状态数据库,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推进实施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研组织形式,加强科研人才队伍、科研平台和学术道德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紧密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技术急需,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防止科研工作“自娱自乐”,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通过一系方式,全方位培养创新人才。
谈教育扶贫
制定政策引“凤”返乡扶贫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许多人建议,扶贫先扶智,重点高校招生要向偏远贫困山区倾斜。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贵云:近年来,重庆进一步提高市属高校定向招生计划,增加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机会。通过这一政策,增大了高校在贫困地区的招生比例,这是一个好政策。同时,也应制定政策让这些享受到政策阳光的学生返乡献智。
贫困区县也要抓住脱贫攻坚的契机,结合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区县验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受教育的比例。同时,教育资源好的地区要多种形式积极帮扶贫困区县,并引导学校和学生与贫困区县结对帮扶,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让贫困地区群众掌握技能,用科技扶贫。
谈河长制
我市6月底落实到位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环境,是各级必须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河长制的实施,会带来哪些好处?
陈贵云:全市重点要紧紧围绕长江、嘉陵江、乌江等重要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进出口、界内死”等为重点,按照省市跨境、区县跨境、乡镇跨境和村级河流等,设立市、区县、乡镇、村四级河长。据了解,全市3月将全面推进,4月完成编制,今年6月底全部落实到位。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实施河长制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崛起的必然要求,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不过,一条河涉及跨省、跨市、跨区县,河长的管理势必会非常复杂,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制度,才能杜绝“形式化”。
各级河长要坚决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找准河湖治理切入点和发力点,把工作抓实抓细抓深,强化日常督导,做到情况明、责任清、措施实、督得严。坚持以源头治理为核心,坚持“治污水、护好水,保水质、降水耗,控源头、管全程”的系统思维,统筹河湖水量管理、水质保护、水生态修复,健全监测监督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