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浅谈企业信用管理的作用

来源:信用中国 2009-02-02 09:18:25

我国目前的信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我国的企业对信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在经营过程中不守信、不对外提供信用的情况非常普遍。具体表现在生产和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普遍存账款拖欠现象,在市场活动过程中拒绝对客户提供信用支持等。这

   我国目前的信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我国的企业对信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在经营过程中不守信、不对外提供信用的情况非常普遍。具体表现在生产和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普遍存账款拖欠现象,在市场活动过程中拒绝对客户提供信用支持等。这说明我国的企业缺乏信用意识。
  
    目前我国企业在普遍缺乏信用意识的同时,也缺乏信用风险意识。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学术界和金融界的高度重视,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信用风险问题。但相对于政府,学术界和银行本身对银行不良资产的高度重视,企业对信用风险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很少采取措施对信用风险加以控制。相当大部分的企业对应收账款风险不太关心或认为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下,能将产品卖出去就不错了,哪能对客户进行信用监控。就是说没有充分意识到大量应收账款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再是我国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很低,收集企业的信用信息非常困难,也没有具有普遍社会影响力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管理。在我国的政府部门,保存有企业重要的信用信息,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注册,年检信息,税务部门的企业纳税信息,法院的诉讼记录,房产部门的房产抵押情况等,但现在这些信用信息没有进行统一管理,也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结果是各政府部门有的对外提供信息,有的不对外提供信息。使企业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由于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低,缺少了一个重要的信用监控管理机制。企业不讲信用的行为不能通过信息传播让所有与之相关的利益团体或个人知晓,讲信用的企业和个人也就很难说得到什么更大好处。我国信用信息的低透明度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市场信用环境的完善。
    
    针对企业目前深受信用及拖欠贷款等的困扰,强化信用管理能否为企业找到走出拖欠困境的出路?
    
    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御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第一,企业急需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建立合理管理模式,迅速弥补企业在信用管理的缺陷。首先从控制交易全过程中各个业务环节的信用风险出发,强调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地处理各项业务程序,如客户开发管理、合同审订,结算方式选择,货物控制,账款催收等。其次,使相关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专业化,专业化的管理工作包括:客户数据库管理、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与信用评估、应收账款管理及欠款催收等。再次,企业应增设信用管理部门,专门承担信用管理职责。第二,企业亟待建立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应包括:(1)客户责任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因此,以客户风险控制为核心,制定一套具体的管理制度,是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基础。按照我国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客户的资信管理应以客户信息开发,数据库管理,资信调查及信用评级管理为主。(2)客户授信制度。目前许多企业应收账款得不到控制,是因为企业内部在对客户的交易额度、结算方式、信用政策每方面缺少一套科学的标准和程序。这项制度以控制客户的信用额度为核心,建立一套科学的交易审批程序,使企业内部交易决策科学化、定量化、减少为主观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和信用失控。(3)应收账款监控制度。这项制度将应收账款作为一个专门的管理对象,实行专业化、制度化的管理。它包括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信息记录制度,账龄监控制度,赊销客户的跟踪管理制度以及拖欠账款的催收制度等。
        
    信用是建立在诚实可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契约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信誉是诚实品德的社会评判,信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济生活、社会活动应该遵循的准则。信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对有信用不良记录的公司和个人进行约束和惩戒,使得无商业信誉者无法在市场上生存,从而达到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预防违法犯罪,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虚假大学所在地


2015-05-26 11:58:00

内蒙古10月起实施《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正北方网(呼和浩特) 2014-09-30 10:35:34

企业20天内必须自曝受罚信息


网络 2014-09-30 10:27:34

酷暑救灾送棉被 红会遭质疑


网络 2014-07-31 19:08:4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