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专访汪康懋:全球金融危机见底 国家信用已将次贷黑洞全覆盖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08-10-16 09:08:09

美国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大型金融机构相继倒下,雷曼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美洲银行收购、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金融市场一片恐慌、损失惨重。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奋起救市,相继推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救

 美国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大型金融机构相继倒下,雷曼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美洲银行收购、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金融市场一片恐慌、损失惨重。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奋起救市,相继推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救市计划,恐慌有所减弱金融市场也开始反弹。那么,当下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发展到了何种阶段?是否已经见底呢?为此,中国金融网采访了国际著名金融专家和华尔街资深投行家汪康懋教授。

  汪教授表示民众对于金融危机反应过度了,其实危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大家只是陷入了过度恐慌之中。而且,整个次贷相关的黑洞不超过2.5万亿美元,现在各大经济体出台的救市计划,其规模已经超过整个次贷黑洞的总额,国家信用已经将可能面临的损失完全覆盖了,所以,现在完全不用担心此次金融危机再向纵深发展。同时,汪教授也向市场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不用花政府和纳税人的钱财,而且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他建议美国政府开放投资移民政策,从全球引入300万富人投资移民美国,接手次贷问题房屋。

  整个次贷黑洞有多大? 市场对金融危机反应过度

  根据汪教授的研究,美国联邦储备银行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抵押贷款总额10万亿,分为三块,其中优质贷款占80%、次优贷款占5%、次贷占15%。所以,次贷的总额为1.5万亿美元。同时,它的平均违约率为10.7%,这样估算的坏账应该是1500亿美元。

  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次贷对应的房地产单位总数为291.9万单位,平均次贷欠款是18.39万美元,总共是5368亿美元。也就是,即使所有的次贷都出问题还不了了,也不过5300亿美元左右。

  市场通过两个通道将银行的贷款变成了债券,一个是MBS(抵押贷款债券),一个是CDO(组合抵押债券),这样就可以在华尔街出售了。但MBS和CDO实际上并未放大风险,主要的风险来自CDS信用违约掉期,这是由雷曼兄弟等制造出来的一种衍生品。它实际上是华尔街“牛仔”式的产物,没有受到监管,也没有规则,实际上比赌场更坏。赌场是有规则、法律规范过的。但是CDS这个赌场是没有规矩的。根据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估计的数据,CDS的总量为54.6万亿美元,但由于很多合同是非规范的,有的甚至是口头的,所以这个数字有些虚高。按华尔街的常规,杠杆放大10倍,之前所说的次贷违约的1500亿就会放大到1.5万亿。同时,市场还存在很多的对冲基金,通常对冲基金会两边押注,既做买方又做卖方,也就是经常做Wash Out (冲掉)。综合各种情况,估算在CDS上最多的损耗是2万亿美元。

  根据前面的数据,CDS最多的损耗为2万亿美元,再加上次贷违约估算的5000亿美元,可以确定次贷总的最大黑洞是2.5万亿美元。而2007年美国的GDP是13.8万亿美金,次贷黑洞仅占其GDP的18%。此次的次贷危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危险,没有无限扩大的可能,大家不必恐惧。

  国家信用已将次贷黑洞全覆盖 无需再恐惧金融危机

  汪教授表示,现在全球的救市政策已经出台这么多,主要是为了稳定情绪,阻挡恐慌的传播,现有的发达国家的救市计划已超过2.5亿美元,国家信用已经完全覆盖了这些损失,我们对金融危机就不用再担心。但是,还存在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注意,虽然救市计划出炉,但有的国家可能并没有足够的救市资金,就只能采取一种办法——“发钞票”。这个方法其实危害巨大,对经济和市场的负面影响应引起关注。现在,由于国家信用对可能损失的完全覆盖,恐慌情绪开始减弱,这是必然的。其实,我们大部分银行都没有问题,大家完全不用担心。

  在2001-2004年,中国坏账占GDP的40%,但是中国没有恐惧,还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为何仅占美国GDP的18%的次贷黑洞,就对整个全球市场形成了如此大的冲击呢?是因为中国的国家信用,中国成立了四个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消化掉了,并且当时很多相关信息没有向公众公布。美国本来也可以这样做,没必要把这些展示在公众面前。但因为美国一直是个比较透明的国家,所以把所有过程都透明化,恐惧就比较厉害。但是,恐惧的后果是什么,虽然金融市场受到重挫,但美国的实体经济困难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它的失业率最坏不过是8%,而且美元也开始反弹了。所以,美国经济是可以顶住的。同时,有些经济学家预测欧元将战胜美元,汪教授认为这是错误地估计了整个国际形势。欧盟是25个经济体组成的,协调性不如单一经济体,它的中央银行远比不过美国的中央银行,美国是单一货币、单一国家、单一经济体,仅从这点来看,欧元就不可能取代美元。

  方案: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美国可引进300万富人移民接手次贷

  汪教授还向中国金融网介绍了他对于次贷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他建议美国政府开放投资移民政策,从全球引入300万富人投资移民美国,接手次贷问题房屋,这将从根本上要解决291.9万个次贷单位的问题。

  全球包括俄罗斯、中东、亚洲等欲移民的富人有很多,目前,英国的投资移民费用大概是30万英镑(约300-400万人民币),加拿大的费用为67万加币(约300-400万人民币),虽然美国本身也是一个移民大国,但自从“9·11”后收紧了移民政策,投资移民没有放开。参照这个水平,美国政府应做好安全背景审查的情况下,引进300万个投资移民。只要这些居民每人承担一个单位的次贷房屋,就批准他移民,那么300万的次贷房屋问题就迎刃而解。同时,这些富人会财富带到美国,也将带来很多的资金和创造很多商业机会,这是刺激美国经济的。

  这个方法最大的好处是,以民间的办法解决次贷问题,不需要政府出资,而且符合美国一贯的移民政策,也满足了全球富人在这方面的需求,是一个市场经济的行为。把源头解决了,华尔街的放大效应也迎刃而解了。

  教训:金融创新不能过了头 今后将走向从严监管

  汪教授表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需要华尔街作出深刻的检讨。华尔街必须把所谓的“牛仔”式的衍生产品去掉,并对对冲基金进行约束和加强法律的监管,这是华尔街唯一的出路。像雷曼这样的坏孩子就应该让它破产,它占了 CDS的11%,而政府只需要救助那些大银行,因为如果大银行倒下将重创市场信心。在市场上,有很多的对冲基金,这类应该是自负盈亏,政府根本不该拯救的。

  其实,华尔街危机在雷曼申请破产时已经终结,之后出现的AIG问题、冰岛问题等都不用担心,AIG的底子很好,资产是优质的,即使政府不接管,它的竞争对手和别的投资者也会接手,这只是一个私有化和国有化的问题。冰岛本身是一个很小的经济体,对全球经济不能造成太多的冲击。

  汪教授还表示,此次金融危机过后,华尔街地位不会有什么改变,但华尔街的金融创新应该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金融创新过了头而且缺乏监管,风险就会无限的放大,经过这次危机,一定会从严监管。而且,在这点上,中国就不要再步西方的后尘了,金融创新在这场危机中已经被验证了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建议中国不要再出台卖空机制了,比如股指期货,缺乏监管的金融创新最终将给市场带来很大的伤害。

  中国该不该抄底华尔街?如何抄底?

  对于中国该不该抄底华尔街、如何抄底,汪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汪教授认为,市场现在已经没有了太大的风险,是具有投资价值的,但中国没有经验也没有人才,直接抄底是不可行的。大家可以看中投的几次投资,没有一次是成功的。不能随便去抄底,抄底的话应该有人才和经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淡马锡在这方面就表现出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不能抄底呢?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其中一个办法是与类似GIC、淡马锡这样的公司合作,成立一个合资机构联合抄底,这样可以借助它们的经验。同时还有一个考虑,中国现在在国际上的形象还未改变,但中国与日本相比,抄底效果完全不同。日本机构虽然买了很多美国公司,但西方人对日本人没有成见,所以原来的企业是什么样,换了股东之后还是什么样。但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入股成大股东后,这个公司马上变成中资机构,信誉度立刻就掉下来了,也不能维持原来的股价、业务状况,同时很多金融机构的价值在于无形资产,中国直接介入会导致这类资产的大量流失。所以,中国要抄底,不适合自己出面,应找一个第三方,让别人出面。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我们的主权财富基金打散成几百个私募基金,买入科技股和资源股,比如石油能源股,或是英特尔等行业巨头。同时,中国还可以考虑在亚洲投资实体经济,这次的金融危机导致虚拟经济遭受重创,我们应该回归到实体经济中,脚踏实地做一些事情。

  汪康懋教授简介:

  汪康懋,教授、博导、金融与会计学博士,国内外八所著名大学金融学教授,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创始人,2004中国十大财经英才,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委员,国务院新闻办《金融报告》的唯一作者(颁发给《财富500强》的CEO)。前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院士,新加坡交易所总裁顾问。

  1986年-1991年,曾任最大投行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固定收益债券部门的高级专家,第五大投行Paine Webber(潘恩韦伯)航天国防工业高级顾问投资银行家,其间任中国留美金融学会创始会长;其后,任中国华晨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上市创始人及马来西亚最大基建集团YTL杨忠礼集团(中国)执行董事。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国内首台个人信用查询机亮相


网络 2014-02-17 13:47:09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