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个别分类指数出现小幅震荡甚至连续下滑 本报讯(记者吴正华 特约记者骆志明),近日从市工商局获悉,义乌市场二季度信用综合指数呈平稳上升态势,8大分类指数大多稳中攀升,但个别指数出现小幅震荡,甚至连续下滑,喜中掺忧。 今年4、5、6月
本报讯(记者吴正华 特约记者骆志明),近日从市工商局获悉,义乌市场二季度信用综合指数呈平稳上升态势,8大分类指数大多稳中攀升,但个别指数出现小幅震荡,甚至连续下滑,喜中掺忧。
今年4、5、6月市场信用综合指数分别为104.92、105.85和106.19,环比分别增加0.05个百分点、0.89个百分点和0.33个百分点,总体发展趋势令人欣喜。信用管理、经营素质、商品质量、知识产权和消费维权等5大分类指数逐月攀升,尤其是消费维权指数不仅走出基期线,而且一直呈上扬势头。
据专家分析,信用环境不断改善,促使信用管理指数稳步上升,表明我市对市场信用的监管和服务力度加大,市场信用管理步入正轨;汶川地震引发广泛的社会公益活动,经营素质指数因此明显提高,成为分值上升最高的分类指数;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日趋完善,创牌工作卓有成效,知识产权指数步步提升;因市场管理部门增强对维权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各市场主体又积极参与和配合,消费维权信心增强,维权问题比率降低,投诉处理率提高,消费维权指数逐渐回暖,从5月起终于走出基期线。
但不容忽视的是,二季度金融信贷指数和公平竞争指数小幅波动,特别是业绩成长指数,因逐月递减而令人担忧。据信用指数监测报告显示,金融信贷指数从3月的101.32升至4月的101.61,然后降至5月的101.40,再升至6月的102.42;公平竞争指数从3月的112.71降至4月的110.50,然后升至5月的112.86,再降至6月的112.12;业绩成长指数则从3月的103.97降至4月的102.90,又降至5月的102.27,再降至6月的102.11,在上季度表现欠佳的基础上持续下跌,只是降速趋缓。
金融信贷指数下降的主因来自企业平均贷款信心不足,体现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几起企业资金断链事件,也折射出个别企业由于盲目扩张、经营不善,导致融资困难,引发借贷信用危机,向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及企业发出了规范融资行为、重视企业信用建设的警示信号。业绩成长指数持续下跌则主要受次贷危机、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以及经济紧缩政策等因素影响,其综合作用导致外贸出口受阻,市场交易活跃程度明显转弱。
二季度的13个行业指数大多呈上升趋势,个别行业表现欠佳,除副食类、袜子针织原料类、其他类等明显下降以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专家提醒,不容忽视宏观经济形势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今后在整个信用体系建设、监管服务和信用环境营造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各市场主体要想办法应对一些不利的国际经济形势,减少宏观调控的负面影响,降低外贸依存度,拓展国内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市场管理部门要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增强经营户交易信用信心,引导企业走集约型发展之路;金融部门要引导民间资本,打击非法融资,增加小额贷款,改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资金短缺困境;社会各方都要共同推进信用制度建设,提高市场信用管理和服务水准,合理扩大信用指数信息共享范围,为市场经济发展营造优质信用环境。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