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评判一个事物道德的基准。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逐步健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外游戏规则的有力促进,诚信已成为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必须认真遵守的一条社会伦理规范和经营准则。有人把如
诚信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评判一个事物道德的基准。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逐步健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外游戏规则的有力促进,诚信已成为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必须认真遵守的一条社会伦理规范和经营准则。有人把如今的商业竞争比喻为海上冲浪,勇敢者会攀上波峰,怯懦者会跌入浪谷。然而,从商者不仅要有勇有谋,还要具有诚信经营的理念。也只有诚信经营,真正把消费者视为上帝,处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促进企业经营和发展,才能使市场秩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
一. 我国信用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信用经济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的政府信用阶段,实行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是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体现的政府信用加以维持。这个阶段的社会信用环境的特征是政企不分,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没有经营自主权,没有商品的交易,只有产品的调拨。第二阶段是1978年至1988年的政府信用向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转变阶段。政企分开,国有企业逐步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政府信用开始逐步被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所替代。信用需求的增加,使企业开始转向提高信用观念与诚实经商。银行也从控制信贷风险出发,对贷款企业开展了资信等级评估工作。第三阶段是1999年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信用体系建设阶段。随着政府信用全面从企业退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债务负担转化为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银行信用风险,中小企业经营资金几乎全靠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这一形式推动了企业信用观念的形成。
二. 我国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 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
市场经济以物质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驱动机制,是趋利经济,容易滋生欺诈经营。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是市场经济趋利性的本质表现。因此,市场经济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的一面。市场经济没有充分发展,法制尚不健全,制度安排不合理,市场经济很容易处于一种内外利益关系的失衡状态。这种利益关系的失衡状态,就企业内部来说,企业与经营者、企业与职工、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利益结构不平衡,利益关系不顺,缺乏公平性,这时欺上瞒下的不诚信现象必然发生。就企业的外部来说,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结构不合理,缺乏公正性,这时坑害国家利益、其他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诚信现象必然发生。
(二)道德失控
“道德是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反映人们之间的关系,反映那种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特别是依靠人们内心观念,所保持的人与人之间涉及利益和义务的关系。”企业为社会提供的是产品,产品的品质和数量与人民身心健康休戚相关。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必然要求组织成员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外在的道德原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自我需求。当社会使命变成企业成员自身对真、善、美的追求时,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诚信规则,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但是,目前有些企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些不良道德现象,如道德失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少数人道德迷失,忘记企业使命,忘记作为企业主人的职业道德和良心,片面地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而不是社会效用的最大化,甚至置他人身心健康于不顾。
(三)企业对短期利益的追求
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由1995年的7500万元一跃为9.5亿元。事实证明,巨额广告投入确实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果。然而任何成功的品牌都要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忠诚度来支撑。企业短期的大力宣传只是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而没有提升品牌的忠诚度,品牌的忠诚度需要历史的积淀,它是长时间的结晶、长过程的升华。秦池勾兑白酒这一缺乏诚信的不争事实注定了秦池只是昙花一现。
(四)信息不对称造成企业失信
造成社会对失信等非道德行为容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诚信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当绝大多数企业都讲诚信时,少数企业不讲诚信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但是当大多数企业不讲诚信,只有少数企业讲诚信时,少数讲诚信的企业只能是单方面受损。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单个经营企业坚持诚信可以看作是一种风险。也就是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有限博弈中,任何一方都没有诚信的动力。骗一把就跑是信息不对称有限博弈状态下常见的现象。只有信息畅通、重复博弈才能建立起诚信经营的机制。因为,诚信经营机制的核心问题是:“当事人为了合作的长远利益,愿意抵挡欺骗带来的一次性眼前好处的诱惑”。换句话说,诚信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信息畅通,当事人的不诚信行为能够被及时观察到,交易关系须有足够高的概率持续下去。然而,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信息流通缓慢,企业间的交易概率有限,特别是我国交易地域规模庞大,企业间的交易频率较低,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完全可以在一个地区行骗后转向其他地区继续行骗。
三. 企业经营中的诚信问题
诚信是企业的一种资源,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一个企业信用不好,就很难生存发展。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同时也应看到,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中,有些企业存在着大量的诚信问题。
(一)企业对诚信经营准则的“自觉违反”
一些企业缺乏必要的诚信观念,不根据诚信准则行事,在经营活动中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甚至还积极地去违背诚信经营准则。出现了种种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国家利益的行为,严重地损害了企业的形象。比如误导性的广告,假冒伪劣的商品,任意宰杀消费者的行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违反诚信经营准则的事实,企业也是知晓的,但为了眼前利益、自身利益宁愿选择不讲诚信来追求最大利润。
(二)重视诚信经营价值和容忍诚信不经营行为并存
根据中国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中国企业家的商业伦理指南调查报告》中的结果表明,85.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在自己的企业经营中存在诚信经营规则,并认为经营讲诚信是重要的,强调诚信经营是企业经营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念。但是,调查结果同时又表明,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反诚信的经营行为又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或持诚信经营中的中立立场。
四. 诚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需要诚信,这是市场经济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更是信
用经济。只有诚信的企业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一个企业信用不好,将会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很多的竞争对手,企业必须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满意,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一) 依靠诚信提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没有诚信,就没有竞争力。一个不讲信用的企业迟早要被市场所抛弃,一个不讲信用的市场,最
终将被迫关闭,一个不讲信用的民族会被世界所淘汰,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则。没有诚信,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竞争力。可见,诚信是保持企业百年不衰的奥秘所在。现代市场经济,又被称作“信用经济”,在中国企业,诚信正成为时下热门的主题。家电企业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如海尔、春兰、TCL等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始终以企业的高质量管理和优质的大众服务为中心,以信用建设的基础获得了广大消费者和同行的称赞。春兰倡导“造福人类社会”,海尔倡导“真诚到永远” 的理念,强调产品可靠,温馨服务,诚信为本,以自身实力竭诚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贡献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坚定地贯彻落实诚信经营,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舒适全面的呵护,让消费者感受到美好生活品质,而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各界的信赖,为提升中国家电行业整体水平做出贡献。
(二) 追求诚信 ,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开拓市场
诚信是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从假酒、假药、假奶粉到今天的食品
中添加苏丹红,这些都是某些企业不诚信的表现。如今市场普遍从卖方走向买方,在产品出现普遍过剩的情况下,大众消费正逐步朝着认同质量和品牌的方向发展,提高质量,争创品牌,成为企业开拓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对手的发展对策,成功之源。诚信是提高企业形象的必经之路,拥有诚信的企业将赢得更多顾客的信任和赞赏,从而将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信用高度实际上是一种财富,企业只有以诚信为根基,尊重规则、尊重技术才能实现高层次的创新,铸造诚信品牌的永恒。因此,产品质量是企业信誉的基础。或者说,质量的核心是诚信,诚信是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只有诚信,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开拓市场。
(三) 诚信是提高企业业绩的源泉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业绩良好是其主要目标。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
者之间、代理人和所有者之间、企业和供应商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互信是提高企业业绩的基础,缺乏互信,企业就失去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反之,提高企业的业绩就不会是一句空谈而是指日可待的事。
(四) 诚信是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坚守诚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用一些狡猾伎俩来欺骗交易对手”,确实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方面。守信与失信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利益问题。信用有用没有用,是诚信更有用还是失信更有用,最终还是要在利益上见分晓。选择诚信、建立诚信、巩固诚信是人类社会在交往中避害趋利的必然选择。选择在生产经营中讲信用能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充分的利用,提高商业运作和经营管理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交往成本,最终推动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实现。
各行各业的经营者,成功之路或许有千万条,但诚信经营一定是必经之路。企业光明磊落、货真价实,就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否则,制假卖假,不守承诺,敷衍塞责,不仅会让消费者心寒,更会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因此,企业只有做到诚信经营,才会有消费者的放心消费,才能赢得市场,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发展。
小故事1:一块海绵引来“奇耻大辱”
如修炼生命一样修炼质量
1995年,格力董事长朱江洪到意大利考察,遇到一个客户抱怨格力空调噪音大,要退机。打开一看,原来是空调外壳里的一块小海绵没有贴好。这个由于工人操作不严谨而引发的质量事件,让朱江洪感觉遭受了“奇耻大辱”。尽管当时空调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他还是下令开始整顿质量。也正是这一块小海绵带来的“奇耻大辱”,使格力人萌发了“狠抓质量,打造精品”的念头。自此,格力人开始像修炼生命一样修炼质量。
尽管已隆冬时分,但在珠海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呈现的却是一派紧张忙碌的生产场面。记者看到,每个工作台上都贴有醒目的《总裁十四条禁令》。企业抓质量不稀奇,但由公司总裁针对质量下禁令记者却是第一次看到。
“保证空调质量关键是要控制住几个重要环节,格力对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的操作制定出苛刻的规定。任何员工只要违反其中的一条,一律予以辞退或开除。在这道‘高压线’面前不容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公司副总裁黄辉告诉记者。
为了控制零部件的产品质量,格力建立了行业独一无二的零部件筛选分厂,这个分厂对进厂的每一个零配件都要质量“过滤”,连最小的电容都不漏过。为此,格力还成立了“质量宪兵队”,由公司董事长朱江洪亲自担任宪兵队队长,专门监督检查各环节中的质量问题。朱江洪要求质控部对于质量不合格的空调产品用大锤砸烂,他把一柄大锤挂在质控部门口,以示警醒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决心。“要让消费者觉得买格力的产品就是买放心、买舒心。交到消费者手里的产品一定是百分之百放心的产品,我们绝不能把消费者当实验品!”这是经常挂在朱江洪嘴边的一句话。
1999年开始,格力投入百万元巨奖推行“零缺陷”工程,不久率先引进“六西格码管理法”。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美国一家企业订购了4万台的格力空调,结果发现有问题的只有4台,也就是万分之一的维修率!凭着坚实的质量保证,格力还在空调行业破天荒提出“整机六年免费包修”,这令许多空调品牌惊叹莫及,也在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上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小故事2:关键技术决不能靠别人施舍
无核心技术,就如人缺了脊梁挺不起胸
2001年底,朱江洪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到日本考察,看到日本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朱江洪提出,只要日方愿意提供变频多联空调技术,格力愿意在合作方式、市场资源分配等方面满足日方的要求,恳请与日本企业合作。尽管日本企业口头表示“以后再说”,但实际等来的却是“连散件也不卖”的无情回绝。
5年过后,戏剧性的场面出现在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先后有3家日本企业来到格力考察,并恳请并购合作,与5年前不同,这次坚持“拒绝”态度的是朱江洪。
空调发展的百年历史,一直都是由美、日两国垄断着大部分核心技术。朱江洪认为,先进的技术不能靠别人施舍。从日本考察回国后,朱江洪立即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开始了向变频多联技术的艰苦攻关。一年之后,格力终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频一拖多空调机组。
这是去年发生在重庆的事。去年夏天,重庆遭遇了44.5摄氏度、50年一遇的高温天气。奇高的室外温度,导致许多品牌的空调尽管达到国家标准却仍然纷纷“罢工”。但是,曾获得“沙漠空调”美誉的格力空调依然正常运转,为重庆人民送去一片清凉,而这多亏了格力远远高出国家标准的技术保证。
“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挺不起腰,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永远没有脊梁。”朱江洪说,“格力要做的绝不是复制品,而是‘格力创造’的世界名牌。”
为了不断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格力每年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都超过销售收入的3%,成为中国空调业界技术投入费用最高的企业。目前,格力电器共有包括国外专家在内的研发人员1200多人,其中,本科以上的研发人员高达90%,格力电器还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科研环境,设立了科技进步奖,重奖科技功臣,单项奖奖金最高达到100万元。
为跟踪世界空调业的尖端技术,格力电器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空调研发中心,拥有热平衡、噪声、可靠性等220多个专业实验室,无论数量、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外,还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制冷技术研究院,目前已申请国内外专利技术1000多项,空调品种规格之多、种类之齐居全球之首。
小故事3:“铿锵玫瑰”叫板家电销售巨头
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融进创新精神,就会越走越好
家电行业盛行一种“渠道为王”的说法。许多家电企业甚至成为连锁渠道和大卖场的附庸。然而,2004年4月,格力叫板家电销售巨头,撤出自己的产品,发展自己的专卖店。当时,行业普遍认为格力“吃了豹子胆了”、“必死无疑”。然而,几年的实践证明,格力不但没死,相反“活得更好”,销售额保持了30%以上的强劲增速!如今,格力专卖店达到3000多家,成为格力电器攻城略地的重要力量。而带头叫板家电销售巨头、创新营销模式的就是被誉为家电业“铿锵玫瑰”的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
“我从来不认为一些连锁巨头是什么家电大鳄。大鳄是要吃人的,是不能与他人共生存的,这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违背。流通企业应当履行其在流通领域的责任,更好地体现迎接上游制造业和下游消费者终端的服务功能。疯狂地促销只能让厂家陷入‘价格战’,而厂家只能通过偷工减料敷衍消费者。格力从不参与‘价格战’,却从当初2万台的年销量发展到2006年1300万台的销量、230亿元的销售额。这就证明,企业只要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融入创新精神,就会越走越好。”董明珠说。
董明珠对责任有着深刻的领悟。因为办事扎实、坚毅执著,对手们形容她,“走过的路,连草都长不出来”。
针对空调季节性非常强的特点,董明珠首创了“淡季贴息返利”的模式,平衡了淡旺季的产销。此后,她又创新地提出了“区域性销售公司”模式,统一渠道、统一网络、统一市场,保护广大二三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营销上的屡屡创新,赢得了消费者和经销商,格力空调的销售远远超越了竞争对手。
在人才培养创新方面,与其他企业重用“空降兵”不同的是,格力电器注重自己培养干部梯队,并创造了一种任人唯贤的选拔、培养与激励机制。
对待普通员工,不仅提供大量的晋升机会,还创造了良好的成才环境。张树源,格力筛选分厂的一个普通班长,由于发明了氟回收机,被公司命名为“张树源氟回收机”并受到重奖,被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曹祥云,一名普通的叉车工,凭借自己娴熟的叉车技艺,在全国叉车比赛中获得冠军……
2006年9月,格力获得了“中国世界名牌”的称号,这是中国空调企业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评为“中国世界名牌”。对此,格力人很清醒。朱江洪对员工们说:如果不能评上世界名牌,压力是一阵子的;如果评上了世界名牌,压力是一辈子的,格力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