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惠誉唱空中国银行业 称信用风险甚于次债
来源:《东方早报》
2008-05-10 13:55:22
称信用风险甚于次贷危机威胁,按揭资产质量或恶化 今年,中国银行业或将面临异常严峻的挑战,两大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日前均对中国银行业提出风险警示。标普昨天发表报告指出,中资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甚于次贷危机的威胁。无独有偶,就在之
称信用风险甚于次贷危机威胁,按揭资产质量或恶化
今年,中国银行业或将面临异常严峻的挑战,两大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日前均对中国银行业提出风险警示。标普昨天发表报告指出,中资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甚于次贷危机的威胁。无独有偶,就在之前一天,惠誉也表示,中国银行业在2008年将遇到诸多挑战,可能难以重现2007年的辉煌。
不良贷款率可能激增
标普昨日发布名为《中资银行所面临国内信用风险甚于次贷危机的威胁》的报告指出,鉴于中国国内宏观调控措施力度加大以及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增加,外部需求将可能萎缩,中资银行面临日益严峻的国内信用风险。不过,因全球信用危机引发的市场风险总体仍可控制。
标普信用分析师廖强认为,近年来中资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信用风险增加。如果贷款质量大规模恶化,可能对于评级造成负面影响。
廖强进一步分析,首先,由于从紧政策的进一步加强,导致贷款增速将可能放缓,2008年中资银行的企业贷款业务不良贷款比率可能会显著增加。信贷紧缩政策还可能对边际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关注类贷款恶化为不良贷款,而且贷款增速放缓也令稀释作用降低。
其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增长吸引了不少投机者利用银行贷款进行投机性购房交易。随着政府不断出台房价降温措施,一些杠杆性较高的借款人可能面临压力。因此,住房按揭资产的质量出现一些波动应当是不可避免。
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标普报告指出,中资银行的市场风险偏好总体比较保守;虽然监管风险管理能力距离市场领先水平尚有很长一段距离,但与其自身并不复杂的市场风险状况是匹配的。
尽管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将众多国际银行卷入其中,但由于大多数中资银行在该市场的涉足规模较小,因此对它们的直接影响有限。
对于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惠誉评级高级经理朱夏莲也表示:“此事只关系到几家银行,并非整个银行体系。”但是,她也提醒,中国与次贷相关的信息披露仍“很薄弱”,因此信息风险还很高。
标普认为,尽管全球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波动,中国国内存款准备金率也已处于15%的历史高点,但大多数中资银行仍保持稳健的流动性。由于持续的经常项目盈余和强劲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为干预人民币升值过快,中国央行不得不持续向银行体系注入基础货币。大多数中资银行拥有足以维持手中次贷相关资产到期的流动性。
“业绩肯定会受影响”
就中资银行今年业绩预期,朱夏莲称,中国银行业正面临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和“紧缩的国内货币政策”,2008年的业绩肯定会受到影响。
对此,惠誉认为,在收入方面,中国银行业在2008年将面临诸多压力,其中,贷款增长放慢、净利息差缩小、收费与投资收入增长放缓将是主要影响因素。
标普也认同上述观点。标普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曾怡景认为,受到中央收紧贷款,内地房地产受挫,加上经济增长放缓,今年银行或面临需要增加呆坏账拨备、不良贷款比率上升的压力。但由于贷款利率下调,但存款利率未能调整,也使净息差收窄,中资银行盈利将要依赖非利息收入。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新华每日电讯
2017-04-11 10:21:00
上海证券报
2015-11-30 09:50:16
大河网(郑州)
2014-06-06 22: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