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2006年一年,中国的企业因为信用的缺失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达到了5855亿元。 10月16日,一场杭州西湖区驰(著)名商标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诚信企业信用建设会议在杭州玉泉饭店举行。西湖区的40多家驰
仅2006年一年,中国的企业因为信用的缺失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达到了5855亿元。
10月16日,一场杭州西湖区驰(著)名商标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诚信企业信用建设会议在杭州玉泉饭店举行。西湖区的40多家驰名商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在这里聆听了一堂如何把信用引入企业内部管理的课程。
近几年来,这些由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针对企业信用的课程在全省各地广泛展开,目的就是在“信用浙江”建设中给企业播下信用的种子。
日渐重要的砝码
数据显示,仅2006年一年,中国的企业因为信用的缺失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达到了5855亿元。中国的企业正在遭受一场由于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灾难。
“信用已经成为浙江企业发展的一道障碍。”杭州市工商局信用办主任陈建忠表示。
信用,正在成为企业日渐重要的砝码。从2001年开始,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实施了“信用浙江”战略。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春风化雨”般的宣传和指导下,许多企业都逐渐体会到构建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自觉地培育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
“浙江许多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已经逐步建立,但还不是很成熟。”陈建忠表示。正是看到企业在信用建设中的不足,从2006年12月,杭州市工商局上城分局就开始试点“信用指导员”制度,为辖区内的企业配备一名信用指导员,协助企业完善信用管理体系。杭州市工商局还出台了《杭州市工商局分局企业信用监管实施细则》和《工商所信用指导员工作职责》,对信用指导员如何对企业实行信用管理做了具体引导。
“信用指导员”制度在实施了一段时间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此基础上,2007年4月,浙江省工商局又开展了“信用管理示范企业”的试点工作。
按照浙江省工商局的说法,通过组织企业实施试点,树立一批“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并以典型引路,引导浙江企业引进先进的信用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信用管理水平,为助动浙江企业新飞跃而推进“信用浙江”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颐高集团财务中心副总经理金国华在参加完一期关于企业信用的培训后,对“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和信用指导员制度产生了兴趣。
他告诉导报记者,颐高集团近两年在全国拓展的步伐很快,在内部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也有自己的一套信用监管体系,比如和商户之间签订五本合同,来约束商户要诚信经营,但这一套信用体系还不完善,希望以后能在信用指导员的指导下逐步提高。
尝到甜头
作为今年4月“信用管理示范企业”之一的万事利集团,已经尝到了规范的信用管理所带来的甜头。
万事利集团计划财务部经理杜海江告诉导报记者,万事利集团作为一家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之前也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信用管理体系,但在“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活动中,通过专家的把脉,发现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并不完善,需要改进。
2007年4月,万事利集团成为了首批“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单位。
杜海江说,通过“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活动,在信用指导员的协助下,完善了一整套的成本管理、合同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一系列信用管理,使程度更加合理,在实施了一段时间后,应收账的提取比例有了显著提高,呆坏账的比例也在逐步下降。同时,企业还建立了一套客户信用体系,对所有的客户也进行信用考察,规避了一些经营上的风险。
现在,万事利集团不仅企业自身的信用在强化,而且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受益于“信用管理示范企业”的不仅仅万事利集团一家,作为杭州男装市场品牌的浙江兴合男装大厦有限公司也在“信用管理示范企业”中收到了切实的效果。
“浙江兴合男装大厦是一座市场,市场该如何建设信用?”在信用指导员制度刚起步的阶段,包括浙江兴合男装大厦副总经理陈志强在内的许多高层管理人员都有点疑惑,信用指导员和企业的信用建设之间该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
随着沟通的深入,问题也迎刃而解。“市场的根本是商户,要抓信用就要先从商户抓起,对商户的信用市场要管理,工商也要管理。”陈志强说,于是双方成立一套信息共享的信用监管系统,对每一个商户都实行档案管理制度,还制定了一系列以信用为基础的考核标准,如实地记录商户的经营情况,来评定星级的商户。
这一举措在市场内部得到了极大的反响。作为兴合男装大厦的信用指导员,杭州市工商局下城分局新声工商所的刘所长向导报记者说,有几家被评为三星级的商户不服气,认为自己在信用等各方面做得很充分,足以评上四星级。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所有商户争四星、五星的良好局面。
陈志强告诉导报记者,信用监管体系旨在惩治失信,保护诚信,规范商户行为,净化市场经营环境,以诚信树立大厦品牌形象;信用监管体系的另一作用在于建立了商户信息数据库,健全了商户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市场管理工作的效率。
双方还共同出台了《细则》,建立了不良信用行为警示制度、三统一管理制度、诚信经营户评选办法、奖励基金方案、品牌准入备案卡制度、信用分类监管制度、信用评价反馈和公示制度、质量投诉处理规定、信用监管征集制度等九大信用相关制度。
在浙江义乌,信用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宣传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了一系列的制度。在一本《中国小商品城信用监管制度选编》中,光“信用监管制度”就达12项,还有“上市商品信用管理制度”、“信用监管维权制度”、“经营主体信用管理教育培训制度”等细则。
早在2000年,义乌市委市政府就将“诚信义乌”建设列入战略目标,并将“信用市场”建设列为重中之重长期推进。当地工商局在市场上创建了信用评价机制、信用商位评选制度。截至目前,市场共评出信用商位近2万个。建成了我国首个用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商标品牌数据库。
2006年10月22日,在2006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开幕仪式上,全国首个“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浙江省首家“浙江省信用示范市场”落户义乌中国小商品城。
采访札记
记得在1987年8月8日,在杭州市武林广场,几千双从各地查抄来的劣质温州皮鞋,被焚之一炬。一时间,温州皮鞋几乎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为了给温州鞋正名,重树温州企业的形象,永远记住失去企业信用给温州企业带来的巨大创伤,温州市决定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温州诚信日。转眼已过20年,现如今,温州鞋的质量已经赢得了世界的肯定。
这就是信用的力量。温州一位企业家说,要用信用树立温州人的精神。失信的惨痛教训,让温州企业自发地加强了信用的管理。
2001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实施“信用浙江”战略。2004年12月,浙江省工商局首用“突然死亡法”,宣布262家企业“信用破产”,并依法吊销了其营业执照。几天以后,杭州市也在公布了8000余家企业“信用破产”。
一场“信用风暴”在浙江大地掀起。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企业经营者坦诚,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洗礼和政府部门的循循善诱,诚信经营已经深入人心,已内化为一种企业信念。浙江的企业开始从无信到逐渐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积极付诸实践,“信用”这两个字已经成为浙江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如今,在纳入浙江信用评价体系的79.2万家企业中,企业信用良好的B类以上企业占到了749050家。如今的浙江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信用”的代名词。
浙江的信用环境和建设水平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并形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信用浙江模式”。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省信用办主任孟刚在《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情况通报会上如上表述。
从失信的惨痛教训,到守信带来的累累硕果,信用已经成为浙江企业的重要资产。
首批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1.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2.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浙江物产元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4.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
5.浙江荣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6.传化集团有限公司
7.富通集团有限公司
8.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
9.■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10.浙江兴合男装大厦有限公司
11.杭州双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12.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13.日升集团有限公司
14.宁波艾利特服饰有限公司
15.浙江省岩土基础公司
16.宁波雪龙集团有限公司
17.宁波市史翠英食品发展有限公司
18.康奈集团有限公司
19.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20.森马集团有限公司
21.江南阀门有限公司
22.海亮集团有限公司
23.精功集团有限公司
24.浙江盾安精工集团有限公司
25.浙江新阳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26.海宁蒙努集团有限公司
27.浙江凌龙纺织有限公司
28.浙江威克赛服饰有限公司
29.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0.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
31.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2.金乌集团有限公司
33.超人集团有限公司
34.巨化集团公司
35.飞跃集团有限公司
36.浙江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37.中马集团有限公司
38.纳爱斯集团有限公司
39.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