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市场呼唤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制

来源: 2008-05-05 17:50:28

一、目前企业信用现状需要开展信用评级      企业信用包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购销信用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消费信用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的重要

    一、目前企业信用现状需要开展信用评级
  
  企业信用包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购销信用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消费信用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在商务活动中开始重视信用。但由于受经营观念、经营者素质的影响,在面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环境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安博尔研究认为,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这突出地体现在:

  1、违约、拖欠问题仍然严重。诚信缺失是中国一些企业的管理“黑洞”,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秘书长马恩中明确表示,目前一些企业信用问题突出,平均账款拖欠天数超过90天;企业平均坏账率约为5%~10%,而美国企业坏账率仅为0.25%~0.5%。据安博尔对杭州1200家企业调查,拖欠货款、贷款逾期是企业信用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企业拖欠不仅存在于企业与银行之间,更广泛地存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在有应收账款的1106家企业中,其应收账款合计180.83亿元,平均每个企业为1635万元,最高的一家企业近2亿元,占资产总额81.2%。有的企业100%地占用其他企业的流动资金。不履行合同、违约是企业信用缺失的第二大问题。近三年来企业业务往来合同履约率为100%的仅221家,不到被调查总数的20%,由于对方失信而无法履行合同的为53.9%。

  2、企业信用缺失影响竞争力。在非信用社会中,由于结算方式不先进,导致交易成本增加,价格水平提高,自然会减弱企业的竞争力。在信用机制尚未建立情况下,企业资金周转受限制,企业扩张会非常缓慢,影响企业市场扩张和市场占有率;企业缺乏诚信不可能吸引、凝聚有才华的人开展合作,制约企业扩大规模;企业缺乏信用合作,制约自主创新、知识创新;企业诚信缺失难以形成企业品牌。安博尔调查显示,企业的信用等级与盈利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在378家A级以上信用企业中,连续三年盈利的占86.11%;而在A级以下及未评级的企业中,连续三年盈利的不足40%。这表明企业信用不佳,盈利状况就较差,盈利状况越差,也就越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信用。

  3、企业信用缺失造成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筹资成为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渠道。而负债筹资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之一,也是企业普遍采用的筹资方式。很多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大量贷款谋求发展,但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很多资金刚一到位就立刻转化成为了不良资产,或者变成了死账、坏账。有关调查显示,信用缺失与不良贷款密切相关,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的企业,不良贷款率不到1%;而没有信用等级的企业不良贷款率超过3%。

  4、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滞后制约企业发展。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一项立竿见影的管理活动。有关调查显示,24家建立了信用管理模式的中国企业,在第一年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就从14%下降到9%,赊销额平均上升13%,坏账率平均下降3.6个百分点,销售未清账期平均缩短37天,市场占有率不同程度上升,企业现金流量适当,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平均上升21%。同时,客户信用数据完整,客户服务质量改善,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全面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只有1%左右的企业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而这1%中又有93%是三资企业。大部分企业信用基础薄弱,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部分企业虽有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但停留在形式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企业平均无效成本(坏账、拖欠款损失、管理费用三项总和)是销售收入的14%。

      二、信用评级是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机制的基础

  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诸多管理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西方国家已经研究和实践了一百多年。近年来,我国在强调经济秩序、社会信用制度和社会道德水平的发展对防止“信用风险”的重要性的同时,对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也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改变企业落后的信用管理状况。信用评级 Credit Rating,也称信用评价、信用评估、资信评级、资信评估等,是信用评级机构以独立的第三方立场,根据规范的评级指标体系和标准,运用科学的评级方法,履行严格的评级程序,对市场参与者的信用记录、内在素质、管理能力、经营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了解、考察调研、研究分析后,就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履行承诺的能力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给予综合判断,并以一定的符号表示其优劣的一种经济活动。

  信用评级是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机制的基础。在企业信用管理机制的层次构成中,信用评级处于基石地位。作为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工具,信用评级是其他方法和手段所替代不了的。离开信用评级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是空洞的、不完善的。

  1、信用评级是度量、检测、预警企业信用风险的主导。信用评级专门以信用风险的分析为经营对象,它对信用风险的度量、评价具有超然性、独立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评级外生于银行、保险、证券等以资金和信用为经营对象的金融机构,是内生于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析部门所不能比拟的。另外,信用评级对证券品种、经济主体的信用风险分析,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替代的。正是由于信用评级在信用体系的不可比拟性和不可替代性,使信用评级的信用风险度量、检测和预警的范围涵盖了几乎所有资金流通中的信用活动,是度量、检测、预警企业信用风险的主导。

  2、信用评级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对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度量、检测的中介机构除信用评级机构外还包括商业信用调查机构。显然,这两类机构经营的信用信息是不同的,信用评级经营的是经过有效整合、科学分析后的信用信息,而商业信用调查机构经营的是原始的、粗广的信用信息。经济形态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后,市场中交易的对象不只是有形的商品,交易的对象扩展到劳务、技术、资本以及其他的无形资产。显然,对于信息需求来说,前者比后者更具广阔的市场。就目前而言,资本的交易额在交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国际的资本交易量已经大于贸易的交易量。因此,正是由于市场上流通对象数量的变化,使得信用评级处理信用信息的数量和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3、信用评级可督促企业强化信用意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信用管理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活动,企业有效的授信管理不仅有利于开拓市场和扩大需求,更有利于控制自身的信用风险。企业严格的获信管理不仅可以获得供应商的信任和信用额度,也有利于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费用开支。从信用评级的社会影响看,除信用评级以外的其他信用服务目标都只针对某一主体,如征信服务是对目标企业的信用调查,调查报告只提供给委托方。而信用评级在对目标企业的信用信息按照一定的评估方法、模型进行加工之后,其评级结果公布于社会公众和投资者。而信用差的企业就会被市场所淘汰,为社会所不齿。这样可以督促企业强化信用意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以有效发展第三方企业信用评级为突破口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

  我国企业信用现状决定了必须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机制。综观当前,企业信用评级政出多门,缺乏专业化和权威性。既有来自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企业经营信用、纳税信用、合同信用、质量信用、外贸信用、劳动信用等信用评估,又有来自金融机构的如借款信用、资金信用等信用评估。多头评级不可避免的造成诸多问题:

    首先,有些评级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企业只能被动或盲目接受;

    其次,过多的评级企业只能麻木对待;

    第三,评级结果缺乏对企业综合、全面的分析判断;

    第四,低水平的重复不利于评级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信用资源浪费;

    第五,挤压了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形成的信用关系是西方国家信用制度的基石。在中国,企业信用是影响整个社会信用的主导因素。企业三角债的长期存在和扩大化,以及反映这一状况的信息缺失与“保密”,使很多经济活动及具体交易都是在信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使得经济主体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大大提高,进而使行为扭曲,市场异化,甚至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从而孕育着金融风险。因此,我们应该从解决市场经济活动主体——企业的信用入手,以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建设为突破口,有效发展第三方信用评级,发挥信用评级作为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基石作用。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2017第三届云南省互联网大会在昆开幕


昆明信息港 2017-11-22 14:16:00

导游小费将合法化


2015-08-21 22:08:51

图解国务院常务会议


2015-06-13 08:35:29

不动产登记对楼市的影响


东方今报(郑州)  2014-04-28 00:04: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