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誉机制、信用资源的有效供给与信用缺失治理

信誉机制、信用资源的有效供给与信用缺失治理——对中国当前信用缺失问题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摘要: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信用市场中的信誉机制与信用资源的供给的分析,揭示了我国信用缺失的微观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金融研究 2008-05-05 17:31:10

由封闭走向公开 关于商事信用的若干理论思考

【内容提要】当今中国信用问题的核心是商事信用,商事信用信息公开是构建我国良性信用秩序的关键。商事信用由封闭走向公开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私法主体个人利益让位于社会利益,由单纯的自然人向社会人演变的过程,也是更好地实现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痛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5-05 17:31:10

信用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核心

【摘 要】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和谐”理念后,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历史、现实和国际角度去考

信用中国 2008-05-05 17:31:10

债的担保与诚信之间的辩思

债的担保溯源及其与诚信之缘   民法上的债及相关概念的源头是古罗马。信,国之宝也罗马法中,债是一种迫使我们必须根据我们城邦的法律制度履行某种给付义务的法律约束。[1]债的担保即是债的保全,是保证给付的能按约履行和防止债务人无力清偿的危险

信用中国 2008-05-05 17:31:10

中世纪法学家对诚信问题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从一般的诚信、合同诚信和占有诚信三个方面介绍了中世纪法学家对诚信问题的研究,认为他们对该制度的近代化功不可没。其中,一般的诚信被分为神学上的、自然的和民事的三种,前者的标准最高,并对欧陆世俗法和英国衡平法影响重大;合同

2008-05-05 17:31:09

信用缺失的形成机理与对策研究

“信用”一词成为近几年来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信用缺失现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信用缺失仅次于腐败,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信用缺失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削弱企业的竞争力,抑制消费需求。信用

2008-05-05 17:31:09

从公正和效率角度论诚实信用

公正与效率是法律在价值取向上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公正又可称为公平,正义。一切价值体系的有效性和权威性,都需要人们发自内心的接受和支持。人们一方面希望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实现公平的目标,另一方面又希望以公平的方式实现最优效率,但两者往往不能协调

中国信用论坛 2008-05-05 17:31:09

信用问题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摘 要】信用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彰显重要,传统主流经济学对此已有诸多分析,“经济人”假设是其分析的基石。但现实经济活动中,交易主体的信用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常呈有限理性状态。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信用问题,

经济学家 2008-05-05 17:31:09

信用 资信 诚信 信誉的区别与联系

自2000年初,中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以来,社会上有关“信用”“资信”“诚信”“信誉”的问题成为最热门的话题。2002年10

信用中国 2008-05-05 17:31:09

论诚实信用

第一节 诚信是伦理的基础   所谓伦理,最一般地说就是"人伦之理",即"做有道德之人的道理"。那么,"做有道德之人的道理"又是什么呢?当然包罗万象,但诚信即是其中重要一种。孔子

2008-05-05 17:31:09

信用与经济周期

虚拟资本不是虚无资本,它在现实资本基础上产生,其运动有独立性,但最终受现实资本运动制约。这种制约性在危机时可以显示出来。虚拟资本运动与现实资本运动分离的最终后果是导致货币和信用危机。   经济周期是经济扩张和收缩的交替。在现代经济中,扩

中国信用论坛 2008-05-05 17:31:09

传统诚信的现代性转型和后现代趋向

随中国改革开放而来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变,需要有适应新经济关系的伦理规范体系,这体系,不可能从无开始。无论我们赞成与否,中国正经历着“传统伦理的现代性转型”,而诚信作为最基本和与现代经济关系最密切的传统伦理规范,

信用中国 2008-05-05 17:31:09
第一页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