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新世纪评级:2017年度中国信托行业信用研究报告

来源:新世纪评级 2018-02-28 16:17:37

行业定义与分类  信托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经中国银行(4.230,-0.09,-2.08%)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主要经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信托业务是指信托公司以营业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以 ...

行业定义与分类行业定义与分类

  信托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经中国银行(4.230-0.09-2.08%)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主要经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信托业务是指信托公司以营业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承诺信托和处理信托事务的经营行为。信托公司及其业务活动由银监会实施监督管理。本报告中信托公司行业类别为GB/T 4754-J6911(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1979年以来,中国信托业已经历近30年的发展,但早期属于法律政策缺位下的野蛮式生长,先后经历多次整顿。2001年《信托法》颁布实施,信托在法律意义上正式确立。2007年随着《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实施,信托公司更换金融牌照(或进入过渡期),行业步入规范发展阶段,此后信托公司数量稳定在70家左右。目前信托公司数量合计68家,本报告将回顾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信托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17年以来政策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信托业的影响,并基于68家信托公司2015-2016年年报披露信息分析信托全行业信用特征。

 

  一、信托行业信用环境

    (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信托业周期性表现

 

  信托业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新常态,经济刺激政策激发了强劲的融资需求,银行业接轨巴塞尔协议III推进审慎监管,金融分业监管滋生了监管规避和套利空间,并恶化于同业杠杆的高企,期间信托业发展呈现出较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2008年,面对国际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自然灾害的冲击,整体经济走势从2003年以来的持续上升转为下行,宏观政策取向及时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扩大内需一揽子政策,包括四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2009年,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出台,叠加四万亿拉升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其中房地产行业因盈利水平高和抵押物充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融资能力强,共同带动庞大的信贷需求。期间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加深,信托资产规模开始爆发式增长。

  201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企稳和通胀预期的加剧,央行逐步引导货币条件回归常态,严格管控信贷资源配置。同期,政府出台系列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并加强对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规模的监测。2011年起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包括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比例和贷款损失准备等审慎监管标准,在信贷投向、资金用途等方面也有了更多的约束。2010-2012年,在银行信贷门槛提高,而房地产市场和政府融资平台保持旺盛融资需求的背景下,信托公司通过交易结构的创新承接银行资金进行投放,规避商业银行在信贷额度、行业投向、资本充足率等方面面临的监管要求,期间信托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10-2012年末,信托资产规模分别为3.04万亿元、4.81万亿元和7.4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6.75%,信托资产的第一大投向以基础设施为主。同期,银监会出台《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并多次颁发政令以限制银信合作为规避监管的通道业务,包括《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业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0]72号)、《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0]102号)、《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1]7号)、《关于做好信托公司净资本监管、银信合作业务转标及信托产品营销等有关事项的通知》(非银发[2011]14号)。

  2012年后,在金融业鼓励创新、放松管制的政策导向下大资管放开,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非标业务快速扩张,其中券商资管的资产管理业务作为表外业务不扣减资本,基金子公司则不受净资本约束,因此二者的通道费用更低。但信托依托隐性刚兑优势,且在金融分业监管的环境下可通过银证信合作、银基信合作对接原银信合作业务,在通道业务方面仍具备竞争优势。2013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规范非标业务,规定理财投资非标以理财产品余额35%和上一年总资产4%低者为上限,在总量上限制了信托对接银行理财的规模。在表外理财与信托合作受限的情况下,银信业务通过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的模式拓展到银行自有资金与信托和合作。但2014年,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对银行同业业务进行规范,信托受益权不得作为买入返售项资产,相关银信合作模式终止。综合来看,该时期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加之金融领域资管行业竞争加剧、监管趋严,信托通道业务受限,信托资产规模的扩张较前一阶段明显放缓;但在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的背景下仍有监管套利空间,信托资产稳定攀升。2013-2015年末,信托信托资产规模分别为10.91万亿元、13.98万亿元和15.3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26%。在监管调控下,同期投向基础设施的信托资产占比不断下降;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产规模超过基础设施占比最高,并维持至今;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产占比呈现震荡下行的趋势。

  2015年,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全面放开,上海银行(15.250-0.31-1.99%)间同业拆借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建设使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进一步完善,同业存款业务继续推进,大额存单获得发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关键性进展。2015年上半年股债双牛,银行寻求权益类投资机会,下半年股票市场剧烈动荡,资金流向银行以追求稳定收益,但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融资需求疲软带来“资产荒”,中小银行因资管能力不足转而大力发展同业和金融市场业务,银行委外业务因此爆发。但由于委外业务聚焦于股票和债券市场投资,信托与券商资管、基金相比没有竞争优势,因此信托未显著获益于委外业务的快速发展。

  2016年,银行业开始采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代替差别准备金和贷款合意度管理,银监会提出“三套利”“三违反”“四不当”的监管政策,对违规进入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两高一剩行业监管从严,导致银行表外理财受到抑制,降低了其在政府融资平台业务和房地产业务方面对信托的竞争压力,信托的传统业务再次明显上升。2016年10月起,券商资管业务纳入资本杠杆率的计算体系,通道业务资本消耗扩大;随后基金子公司亦受到风险资本约束,通道业务萎缩。2016年7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禁止基础类银行理财投资于非标。2016年8月,结构化产品投向非标被审慎对待。系列政策的实施使得证监会条线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通道受限,通道资金开始回流至信托。综合影响下,2016年四季度以来信托资产同比增速触底回升。2016年末及2017年9月末,信托资产规模分别为20.22万亿元和24.41万亿元。

  (二)金融强监管背景下信托业的竞争环境

  2017年以来金融监管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去杠杆去通道、打破刚兑的政策趋势强化,银行业面临高压监管,资管细分行业跨业竞争进一步规范化。信托业的通道业务将受到压制,信托资金来源在重要的机构交易对手面临严监管的背景下也将受限,信托公司整体经营面临冲击。信托分类改革试点及信托登记的推行有助于提升信托业务的透明度和风险监测水平,但信托业转型主动管理类业务仍需法律、监管环境的持续改善。

  1、资管行业政策环境:统一监管、去杠杆去通道、打破刚兑的政策趋势强化,信托通道业务受到压制,信托资金来源也将受限。

  2017年,一行三会等监管机构针对资管行业、银行、公募、保险等出台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标志着自2012年以来,以金融自由化、影子银行、资管繁荣为特征的金融扩张周期将转入收缩的新阶段。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回归本源、加强监管协调、补足短板。同时,着力强实抑虚,健全金融风险责任担当机制,有效处置金融风险点,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加强金融监管问责。金融体系正在还原反本、重归初心,资产管理行业以统一监管、去杠杆去通道和打破刚兑为特征的监管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下信托业面临不可回避的市场定位重塑问题;但也需关注到,金融领域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行为,过渡期的风险出清在带来阵痛的同时也会创造特殊的投资机会。

  (1) 统一监管:金融监管顶层设计的完善有助于提升政策有效性,防范系统性风险隐患。

  2017年7月,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宣布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稳委”)以统筹金融改革发展和监管,统筹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增强监管协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进一步强化。金稳委成立之后,监管协调明显加强,监管空白区域及套利空间大幅压缩。货币政策转变为双支柱,MPA直接通过资本充足率约束银行广义信贷扩张速度,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倒逼金融去杠杆。

  2017年11月17号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管新规”),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的监管标准,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作出指导。统一监管将重构资产管理行业的市场格局,监管套利空间收窄,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各类资产管理机构需充分挖掘自身的本源优势。

  (2)去杠杆去通道:规避监管的操作空间不断压缩,通道业务首当其冲。

  自2017年4月起,银监会发布一系列监管文件整治“三套利、三违反、四不当、十乱象”,其中“三套利”主要针对银行同业业务、投资业务、理财业务等跨市场、跨行业等交叉金融业务中存在的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人民银行自2017年1季度起在MPA评估时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以防止银行通过表内与表外资产腾挪规避监管,此外规定自2017年9月起金融机构不得新发超过1年的同业存单,并拟于2018年1季度评估时将资产规模5000亿以上的银行发行的1年以内NCD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2017年12月6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引入净稳定资金比例、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流动性匹配率等量化指标。2018年1月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银监发[2018]2号),正式禁止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作为委托方。银行业系列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强化资本监管和金融去杠杆。

  资管新规在分级产品设计、多层嵌套和通道、期限错配等方面进行了限制,其中规定产品杠杆,对分级产品设计要求更高;资管只能有一层通道,委外投资公募和MOM产品除外;所有资管产品投资的底层非标资产到期日不能晚于产品到期日或者开放式产品下一个开放日。2017年12月22日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7]55号,以下简称“55号文”),明确银信类业务及银信类通道业务定义,将银行表内外资金和资产收益权均纳入银信类业务的定义;要求商业银行对信托公司实施名单制管理;要求信托公司不得接受委托方银行直接或间接提供担保、签订抽屉协议、违法违规提供通道服务、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股市、产能过剩等限制或禁止领域;银监会后续将进一步研究明确提高信托公司通道业务监管要求的措施办法。

  2017年12月,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设立股权投资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资金[2017]282号)严格禁止保险资管投股权明股实债的操作手段,要求设置明确的预期回报,且每年定期向投资人支付固定投资回报;约定到期、强制性由被投资企业或关联第三方赎回投资本金。

  (3)打破刚兑:打破刚兑有利于资管行业回归本源,但资管机构转型及合格投资者教育均需一定的过渡期。

  资管新规要求所有类型产品均按净值型进行管理,并对刚性兑付的认定、分类惩处和投诉举报做出规范;同时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为资管产品投资的非标债权类资产或者股权类资产,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或者回购承诺,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对优先级份额认购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2018年初上海证监局关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参与贷款类业务的监管规定中要求,参与贷款类业务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发生兑付风险的,管理人应切实履行职责,做好风险处置工作,不得刚性兑付,同时应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资产管理行业打破刚兑势在必行,但考虑到为避免系统性风险,以及净值型管理中估值技术或非标转标基础服务设施的缺位,破刚兑还会经历一定的过渡调整期。

  (4)信托业影响:通道业务压制,信托资金来源受限。

  统一监管、去杠杆、去通道的金融政策背景下,2016年底监管开始整顿通道业务,连读颁布政令限制证监通道,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通道业务收阻,券商资管开始下降,专户基金子公司加速缩减,社会融资中信托贷款维持高位,代表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的委托贷款持续萎缩,通道回流信托效应明显,信托资产规模呈现快速增长,但收益贡献较弱。

  2017年9月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4.41万亿元,同比增长34.3%;固有资产规模为6345亿元,同比增加25.9%;前三季度信托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6.3亿元和净利润55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9%和6.78%。同期末,信托业风险项目数量为594个,风险资产规模1392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98%和1.87%;行业不良率为0.57%,同比下降了21BP,其中集合类不良率和财产权类不良率同比下降,单一类不良率维持稳定。

  从信托资产功能分类来看,事务管理类占比持续上升,融资类和投资类占比进一步下降。由于受到信托净资本管理的约束,融资类通道业务逐步包装为事务管理类,因此融资类占比下降,事务管理类快速增长。从信托资金来源看,管理财产信托和集合资金信托占比持续上升,单一资金信托占比进一步下降。过去银信业务规范存在漏洞,对银行表内资产和财产权信托约束不足,财产权信托逐步成为新兴的通道业务渠道,主要满足于其他金融机构资产腾挪和包装需求。2017年前三季度,新增信托贷款1.79万亿元,同比增加273%,在新增社会融资中占比11.40%,同比提升7.8个百分点;新增委托贷款6845亿元,同比减少55%,占新增社会融资比例为4.40%,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017年以来信托贷款在新增社融中占比上升及信托资产结构的变化表明,信托业逆势增长主要源于通道业务迁徙,而信托房地产和工商企业配置增速高于行业规模增速,反映出信托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2017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针对银行、保险、券商资管以及资本市场的监管文件中,对信托通道业务都将产生挤出效应。此外,从同业合作的角度来看,在信托资金来源和融资需求维度或有较大的影响。银监会的“三三四”系列文件使商业银行自营、银行理财配置非标类资产受明显的约束,如前期股票质押从不计入非标到计入非标,且非标资产的占比受限,从而很多银行没有新增的非标配置额度,对银行持有的非非标资产的监管也加强,最终制约信托资金来源。银监会“三三四”要求加强监管、穿透、风险资本计提,过去很多嵌套通道之后的投资(如资金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穿透之后的投向也或受到较大的制约,从而也会影响信托资金来源。另外资管新规强调去嵌套、去通道,除了对信托的直接监管,信托重要的机构客户也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按照资管新规,未来融资类信托运营需满足三个条件,禁止期限错配与资金池,上下穿透后投资者适用性与合规性,只能进行一层资管嵌套。对接信托产品的合格资管产品范围缩小,投资信托的其他资管产品与信托有相同的起购门槛,面向零售客户的公募理财、公募基金与券商大集合被排除在外。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通知》、《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等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监管及检查将约束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如果银行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放贷在隐性增信消失之后减少,则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市县级单位,从贷款维度获得的支撑下降,或因挤出效应导致对非标类融资需求增加,但信托的资金来源也受到冲击。信托的另一个传统业务板块,房地产市场融资与政府融资平台的分析逻辑类似。

  2、信托行业政策环境:行业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监管与法律环境仍需完善。

  2017年,除资管新规及规范银信业务的55号文以外,监管针对信托业还出台了其他政策,其将长远影响信托业的经营与发展。2017年1月,银监会下发并实施新版《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对信托公司进行监管分类管理,强调资本实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并将监管评级与业务范围相挂钩。配合55号文要求商业银行对信托公司实施名单制管理,信托监管评级或将成为同业合作业务的主要参考。

  2017年1月,银监会还出台了《关于开展信托业务分类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重建业务分类体系,以解决现有分类存在的重叠交叉问题,新的分类标准为债权信托、股权信托、标品信托、同业信托、财产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公益(慈善)信托和事务信托等八项。首批参与试点的信托公司包括外贸信托、安信信托(12.8400.221.74%)、重庆信托、交银信托、陕国投、中建投信托、百瑞信托、中航信托、中融信托、平安信托等10家。信托业务分类改革便于建立相对应的风险监管体系,提升信托公司的风控水平和发展质量。

  2017年5月,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登”)发布《信托登记管理规则暂行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信托登记包括预登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终止登记、更正登记等类别,登记内容涵盖信托产品信息、信托收益权信息等。中国信登是经国务院同意、由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并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信托业基础服务的会管非银行金融机构,于2016年12月26日对外宣告成立,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控股,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国内18家信托公司等共同参股。中国信登定位为信托业的信托产品及其信托受益权登记与信息统计平台、信托产品发行与交易平台及信托业监管信息服务平台等三大平台。信托登记制度的推行将提升现有业务的透明度,便于实施穿透监管和风险监测;此外信托登记远期纳入信托收益权流转规划,有助于提升信托产品流动性,实现非标转标。

  2017年7月,银监会、民政部联合印发《慈善信托管理办法》(银监发[2017]37号),标志着慈善信托规制体系基本建立,其鼓励将慈善信托打造成慈善事业的重要渠道,坚持发挥信托公司和慈善组织在慈善信托中的积极作用,确保慈善信托规范化、阳光化运行。2016年9月《慈善法》生效,其明确了慈善信托的重要地位,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明确税收优惠和信息公开制度。《慈善法》施行以来,至2017年7月共成立慈善信托32笔,实收信托规模约1.24亿元,涉及扶贫、教育、留守儿童等多个慈善公益领域,《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慈善信托规制体系基本建立。

  2017年1月、6月和12月,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资管产品增值税政策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7]2号)、《关于资管产品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7]56号)和《关于租入固定资产进行税额抵扣等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90号),结合2016年发布的《关于明确金融、房地产开发、教育辅助服务等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40号)等系列文件,奠定了资管产品营改增的政策基础。政策明确保本收益需缴纳增值税,非保本不缴纳增值税,资管产品运营收入按简易计税方式征收3%的增值税,执行日期为2018年1月1日,此外还明确了资管产品、资管产品管理人范围、资管产品应税收入涉及的征收率、核算方式以及税基计算方法等问题。营改增后,税负转嫁或降低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但总体将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多年来,信托业的法律政策体系在“一法两规”的基础上不断健全,未来在资管行业统一监管、去杠杆去通道、打破刚兑的监管趋势下,信托业短期经营压力凸显,监管与法律环境的进一步成熟长期能够助推信托业更好地发挥信托本源优势,如完善投资者教育、建立统一专业的法律法规框架、建立信托财产转移和登记公示制度、强化行为监管、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建设等。

  二、信托行业信用特征

  (一)信托业务特征

  近十年来,信托业资产总额呈阶梯式增长,然而通道类业务占比相对较高,低费率的通道信托业务增长并未带动信托业务收入的明显提升。得益于相关政策的影响,基础产业类信托业务和房地产信托业务在近年来蓬勃发展,在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宏观指导下,信托公司提升工商企业信托业务占比的意愿将持续上升。风险管理方面,信托业务发生兑付风险的项目呈扩散化趋势,整体信托风险规模波动上升。

  1、信托发展概况及业务模式特征

  2010年以来,信托资产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速波动较大,截至2017年9月末,信托资产总额24.41亿元。社会融资需求的刺激与限制、信贷管制、资管细分行业竞争等共同促成了信托业资产规模的阶梯式增长。

  (1)信托业务管理模式:总体以被动管理型信托为主,但大型公司更为注重主动管理型信托业务的布局。

  从信托业务管理模式来看,信托业务管理模式主要分为被动管理型信托业务和主动管理型信托业务两类。根据2017年银监会下发《信托业务监管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信托业务监管分类说明(试行)》,主动管理型信托是指,信托公司具有全部或部分的信托财产运用裁量权,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和处分的信托。被动管理型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不具有信托财产的运用裁量权,而是根据委托人或是由委托人委托的具有指令权限的人的指令,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和处分的信托。截至2016年末,主动管理型信托业务规模为6.66万亿元,占当期末信托资产总额比重为32.90%;被动管理型信托业务规模为13.59万亿元,占当期末信托资产总额比重为67.10%。整体来看,目前信托资产仍然主要来源于被动管理型信托业务。

  从具体公司来看,相较于被动管理型信托资产,2016年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排名前十的公司在信托资产排名中也位居前列,其中超过半数的信托公司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排名较信托资产排名更为靠前,这表明大型信托公司在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的配置方面更具前瞻性。

(2)信托业务来源:通道业务不断变形,倒逼顶层设计。(2)信托业务来源:通道业务不断变形,倒逼顶层设计。

  从信托业务来源上来看,信托产品主要包含财产权信托和资金信托两类。其中财产权信托主要是指以财产权为信托财产所设立的信托关系,其委托方为融资方,初始信托财产是融资方给信托公司的债权、股权和收益权等财产权。在财产权信托中,投资者交付产品认购资金从而获得信托公司代为转让的信托受益权,投资者变为受益人,因此财产权信托的委托人和受益人是分开的。在实际中,根据初始信托资产的不同,财产权信托的具体形式包含股权信托、债权信托、收益权信托、有价证券信托和专利权信托等。资金信托主要指委托人将自己合法拥有的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管理、运用和处分的行为,其委托人和受益人都是投资者,初始信托财产是投资者交付的认购资金。资金信托又可根据委托人的数量进一步分为单一资金信托和集合资金信托。

  截至2017年9月末,单一资金信托总规模11.54万亿元,占整体信托业务比重为47.29%;集合资金信托总规模9.10万亿元,占整体信托规模比重为37.29%;财产权信托总规模3.76万亿元,占整体信托规模的比重为15.42%。近两年来,信托业务来源仍主要为资金信托,其中又以单一资金信托居多,但财产权信托规模占比呈上升趋势。在55号文出台以前,银信业务规范存在漏洞,对银行表内资产和财产权信托约束不足,财产权信托逐步成为新型的通道业务渠道,使部分通道业务由单一资金信托转换为财产权信托。

  (3)信托资金功能:监管套利掩盖了信托的本源优势,业务分类口径的统一有利于信托市场定位的重塑。

  从信托资金功能上看,信托业务可以分为投资类业务、融资类业务和事务管理类业务三种。根据2014年4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的定义,在对信托当事人真实意图、交易目的、职责划分、风险承担等方面有效辨识的基础上,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可以区分为事务管理类和非事务管理类两类,而非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分为投资类和融资类信托业务。

  事务管理类信托,是指委托人自主决定信托设立、信托财产运用对象、信托财产管理运用处分方式等事宜,自行负责前期尽职调查及存续期信托财产管理,自愿承担信托投资风险,受托人仅负责账户管理、清算分配及提供或出具必要文件以配合委托人管理信托财产等事务,不承担积极主动管理职责的信托业务。事务管理类信托可以是单一、集合、财产或财产权信托业务。

  投资类信托业务主要包括证券投资、非公开市场金融产品投资和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等,不设有预期收益率。融资类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信托贷款、受让信贷或票据资产、股权投资附加回购或回购选择权、股票质押融资、以融资为目的的财产与财产权信托(准资产证券化)、各类收益权信托和已开展的非标资金池等业务。

  截至2017年9月末,投资类信托业务规模6.36万亿元,占整体信托业务比重为26.08%;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4.46万亿元,占整体信托业务比重为18.26%;事务管理类业务规模13.58万亿元,占整体信托业务比重为55.66%。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理应基于信托的风险隔离和事务管理功能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或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但近年来事务管理类信托更多地作为通道业务代表,其增长驱动系监管规避和套利。未来在统一监管、去杠杆去通道的背景下,代表通道业务的事务管理类信托将受到抑制。此外,从信托公司2016年年报披露信息来看,各家对于事务管理类信托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部分信托公司的事务管理类信托与被动管理型信托等同,部分信托公司的事务管理类信托与主动管理型信托交叉。业务分类口径的混乱加大了监管穿透的难度,也不利于投资者或交易对手对信托业务信息质量建立信心,未来监管分类改革的实行有望提高信托业的信息透明度,提升风险监测水平。

2、信托资产的主要投向特征2、信托资产的主要投向特征

  资金信托资产的主要投向可以分为工商企业、基础产业、房地产、证券市场和金融机构,总体来看,工商企业和基础产业是资金信托资金的主要投向。但在实际中,根据各家信托公司的经营策略,实际各家投向各有不同。

  截至2017年9月末,资金信托资金投向工商企业(以下简称“工商企业信托业务”)金额为5.56万亿元,占资金信托总规模的26.95%;资金信托资金投向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金融机构信托业务”)的金额为3.91万亿元,占资金信托总额的18.93%;资金信托资金投向基础产业(以下简称“基础产业信托业务”)的金额为3.21万亿元,占资金信托总额的15.55%;资金信托资金投向证券市场(以下简称“证券市场信托业务”)的金额为2.96万亿元,占资金信托总额的14.33%;资金信托资金投向房地产(以下简称“房地产信托业务”)的金额为2.07万亿元,占资金信托总额的10.01%。

  (1)房地产信托业务:在房地产行业融资难度显著加大的情况下,房地产信托业务规模可能有所增长。

  整体来看,房地产信托业务规模变化趋势与房地产投资周期基本同步,时间上略有滞后。随着地产投资增速的回落,房地产信托规模同比增速从2011年一季度的107.07%下降至2015年三季度的1.77%。2015年四季度,地产行业投资增速回升,逐步带动房地产信托业务规模同比增速回升。2016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行业迎来政策调控,股权债权等传统融资渠道均受到限制,使得信托这一融资渠道需求大幅提升。部分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占比提升,房地产信托业务占比提升,如安信信托房地产信托规模占比从2016年初的11.04%升至年末的18.43%。从行业数据看,截止2017年9月末,房地产信托规模达到2.07万亿,同比增长52.71%;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集合信托规模同比大幅增加65.41%。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在偿债方面,2018年及2019年是房地产公司债券集中兑付高峰期;而在融资方面,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持续受限,银行开发贷、公司债和私募等均已收紧。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直接发行信托产品对接非银行资金用以为房地产公司提供资金(而非通过银信业务)或将成为房地产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

  整体来看,2016年投向房地产业的信托资产市场份额前三名与2015年情况基本相同。从具体公司来看,中建投信托和华融国际信托房地产信托业务市场份额排名较其整体信托业务市场规模份额排名更为靠前,在房地产信托业务市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2)基础产业类信托业务:规模增速递减,向PPP转型。(2)基础产业类信托业务:规模增速递减,向PPP转型。

  基础产业类信托业务主要指信托公司以贷款等多种方式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资金用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或民生工程建设。此类项目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出台之前,通常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作为还款保障,具有一定的“金边”属性,同时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增长也带动了基础产业类信托业务规模迅速增长,仅2012年至2013年间此类业务规模同比增速就达到90%。然而,在2014年国家出台43号文、2015年国家出台《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40号文”)后,平台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功能被剥离,还款保障受到影响,虽然存量项目融资业务仍然保留,但已经不再有大量新增项目推出,业务规模增速整体不断下降,截至2017年9月末,基础产业类信托业务占比较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

  在监管层逐步剥离平台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功能的整体思路下,监管层正在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未来传统类基础产业类信托业务(主要指以贷款形式向政府融资平台提供资金的业务)增速将逐步放缓,而信托公司通过直接参股和参与设立PPP基金等方式开展的新型基础产业类信托业务将得到发展。

  整体来看,2016年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产市场份额前三名与2015年情况基本相同。从具体公司来看,光大兴陇信托和英大国际信托基础产业信托业务市场份额排名较其整体信托业务市场规模份额排名更为靠前,未来相关业务开展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3)工商企业信托业务:“脱虚入实”带动业务稳步增长(3)工商企业信托业务:“脱虚入实”带动业务稳步增长

  整体来看,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2013-2015年期间工商企业类信托业务规模同步增速出现较大下滑,此外,同期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的同质化竞争也是导致该类业务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然而,自2016年以来,工商企业信托业务占比有所提升,主要系信托业务投向结构调整,房地产信托业务和基础产业类信托业务占比下降所致。在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宏观指导下,信托作为常规融资渠道的补充,提升投向工商企业资金占比的意愿较强。但受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下行压力的影响,实体企业对融资成本仍高度敏感,信托资金在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

  整体来看,除新时代信托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大公首发P2P网贷黑名单


网络 2015-01-27 00:29:45

公积金贷款信用评级标准


网络 2014-04-19 21:57:00

重建全球信用评级体系


网络 2014-04-15 10:20:53

惠誉国际简介


网络 2013-08-18 16:47:00

穆迪研究之信用研究


网络 2013-08-05 00:24: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