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推动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更好地发挥担保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作用,对担保机构开展第三方信用评级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担保机构是 ...
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推动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更好地发挥担保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作用,对担保机构开展第三方信用评级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担保机构是我国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在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上担保行业仍属于高风险行业,针对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管理与担保机构汇集的信用风险之间仍存在不平衡,导致银行和被担保人难以识别担保机构的风险状况,从而加剧了信贷市场资源与价格的扭曲,因此建立起规范的担保机构第三方信用评级体系已成为我国担保行业可持续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担保机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由于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历史较短,目前仍处于发育成长阶段,行业体系不健全、监管法规缺失、再担保机构数量不足、担保风险的分散转移机制不完善及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等进一步加大了担保行业的风险,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市场体系不健全、部分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
目前,担保市场体系不健全,行业监管法律法规不完整,针对担保行业信用评级体系的法律法规尚未形成,担保风险转移机制不完善、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等进一步加大了担保行业的风险。同时,担保行业的发展良莠不齐,一些民间出资或规模较小的担保机构,其资金增长与补充机制不健全、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业务创新能力较弱、风险处置能力不足,并存在利用担保放大倍数过度担保、利用客户保证金转移风险、利用假代偿套取银行保证金、为客户提供承兑保证金或过桥借款套取银行信贷及不履行代偿义务等违规现象,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与经济秩序,影响了担保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健康发展。
(二)担保机构与银行业务合作中的脱节现象
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银行仅依靠自身拥有的信息无法准确洞察担保机构的业务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信用信息的不对称造成银行缺乏对担保机构的信任,许多银行不愿和民营担保机构合作,制约了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的顺利开展,成为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三)评级结果的适用性有待提升
目前银行对担保机构的考量较少参考外部评级结果,许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对担保公司开展评价,由于风险计量标准和风险偏好不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权重设计不同,信用等级划分方式差异较大,评级结果的适用性较弱。另外,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在于机构审批,监管手段有限,也暂未参考外部评级报告。鉴于评级结果的适用性较弱,信用评级在扩大信用供给规模等方面的正向激励作用尚未充分体现,担保机构参评也缺乏主动性和连续性。
二、推进担保机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鉴于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在完善监管机制与法律法规的同时,需要建立起规范的担保机构第三方信用评级体系,这样既有利于担保公司的业务拓展,也有利于银行更好地防范信用风险,同时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为强化担保机构第三方信用评级在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中小企业增信和分担金融机构风险方面的重要意义,创造和谐的评级环境,评级机构可以推进以下三方面的建设:
(一)加快建立科学、统一的评级标准
作为风险外包机构,担保公司的运行与生存机制有别于一般工商企业,因此,评级机构应针对担保机构的运行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全面、有针对性的评级标准,完善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估担保机构的信用状况,确保信用评级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促进担保行业信用评级结果的应用和健康发展。
(二)积极推动评级结果的应用
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借助其规模优势,拥有更丰富的信息渠道,从而提高其评级结果的可靠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并且减少重复评级的成本,提高效率。但是目前对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仍处于发展初期,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评级模型处于开发阶段,难以形成稳健有效的评级结果,影响了评级结果的市场认可度。因此,评级机构应将前沿的评级技术和手段运用到担保机构的评级过程中,提升评级质量和市场认可度。同时,评级机构应加强与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的合作,建立良性的三方合作体系,共同推动评级结果在金融机构信贷审核中的应用范围,使得银行将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作为确定担保授信合作对象、放大倍数、授信额度和利率的参考依据,对信用等级不同的担保机构实行区别对待、扶优限劣,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三)推动行业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
金融机构内部普遍开展信用评级,对企业的借贷和偿还等信息进行记录,并形成一套评价体系,但这些信用信息公开较少,很多信息局限在内部流转,限制了评级的使用范围,因此评级机构可以推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之间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共享机制,搭建金融信用平台,推动全方位、立体化的信用信息网络的形成,强化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信任,实现行业内部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