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用利差重估仍在路上 投资者不宜掉以轻心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7-05-26 14:23:00

  5月以来,在资金面稳中偏紧,去杠杆深化,市场情绪趋弱的背景下,现券二级市场震荡不仅削弱了一级市场的拿债需求,同时还拉高了发行成本,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的情况始终未见明显缓和。  券商提供的数据显示 ...

  5月以来,在资金面稳中偏紧,去杠杆深化,市场情绪趋弱的背景下,现券二级市场震荡不仅削弱了一级市场的拿债需求,同时还拉高了发行成本,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的情况始终未见明显缓和。
  券商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中旬,2017年以来已有38家发行主体的40只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合计金额达373.6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融资环境的恶化,债市调整的加剧将加速信用违约风险的爆发。
  “近期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债市调整之后,信用债发行不畅,导致部分融资需求转向贷款、非标等渠道。”一位商行交易员指出,“而对于低等级发行主体来说,伴随银行风险偏好的降低和对流动性诉求的提升,其获取贷款的可得性或十分有限。在目前市场对低等级发行主体个券需求较差的背景下,该类发行人的融资渠道或多处受挫,债务滚动压力不言而喻。”
  需指出,随着今年上半年信用债收益率的持续攀升,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已传导至实体融资端,目前甚至出现了部分新债发行利率高于同期限贷款利率的情况。
  来自南京银行资金运营中心市场研究部的数据显示,若以1年期贷款的名义基准利率4.35%作为发债成本的参考,选取期限为1年内且评级在中债隐含AA级以上的短融为标的,逐月考察一级发行利率高于4.35%的短融规模及占当月短融发行总规模的比重。结果表明,在去年9月至11月之间,发行利率高于4.35%的短融规模十分有限,占总规模比不到1%;但自2016年12月起,这一规模开始逐月攀升,至今年4月已达1346亿元,占比60%。
  显然,在不考虑综合收益及税费因素的情况下,近半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优质发行主体,其债券融资成本开始超越贷款基准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5月是信用债兑付的高峰期,则融资渠道收紧可能导致部分低等级发行主体出现债务违约事件,短期内来自信用市场的风险值得警惕。
  中信建投宏观固收研究团队认为,考虑到金融监管带来的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还会持续,且信用利差中枢抬升还在持续,则对于投资者来说,短期操作仍应坚持“缩久期、提评级”的原则。
  现阶段由于信用利差上行趋势未见明显反转迹象,对于负债端成本较高的投资机构,当前还是应该谨慎为上,切忌盲目入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评级清一色AAA遭质疑


网络 2014-08-27 21:29:1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