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大数据”挖掘“小信用” “小企业”做成“大事业”

来源:互联网 2017-03-31 09:34:05

“十三五”规划指出,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探索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小微企 ...

“十三五”规划指出,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探索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是普惠金融的重要主体,对银行而言,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关键环节。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新技术和新模式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利器”,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让银行能够充分发掘多方信息,通过分析客户历史数据,为小微企业融资有效增信,有助于推动金融向“小而美”发展,让金融惠及更多小微企业。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始终坚持依靠创新,来破解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的难题。特别是近两年,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组建了上海数据分析中心,利用“大数据”挖掘“小信用”,推动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发展,以一池金融活水浇灌小微企业实体经济之树,有效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就“小企业、大事业”。

大数据+评分卡

让小信用成就大作为

信息不对称是制约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因素。建设银行借助模型设计与大数据挖掘,创新建立起一整套批量筛选、针对性评价与流程处理的业务模式,改变小微企业因财务报表不规范、信息不足导致贷款受阻的局面。

“评分卡”提出银行信用评价新理念。针对50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客户,建设银行于2013年在同业大银行中率先开发了小微企业零售评分卡模型,通过对银行内积累的众多小微企业客户上亿条数据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摒弃了以往重点关注小微企业财务报表的模式,围绕履约能力、信用状况、交易信息等非财务信息进行风险评价。2014年,建设银行又率先推出行为评分卡,建立小微企业续贷业务模式,客观评价企业履约能力,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可继续使用贷款额度。

“大数据”产品实现数据与信用完美融合。以评分卡模式为基础,建设银行基于客户交易结算、POS流水、纳税信息等信用记录,依托小微企业评分卡进行数据分析,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目前,该行已经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大数据信贷产品体系,包括信用贷、善融贷、创业贷、税易贷、POS贷、薪金贷和结算透等,全面契合小微企业各类经营数据,如同品种齐全的超市,只要企业有一定维度的真实数据信息,就总有一款产品能够满足企业需求。比如POS贷主要依据小微企业POS收单特约商户的银行卡收单交易金额、笔数等数据信息提供融资支持,善融贷主要依据日均金融资产、对公结算账户、企业主个人结算账户结算流水数据提供融资支持。

大数据+互联网

让小微企业融资更便捷

“互联网+”的运用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建设银行将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运用有效结合,开辟了融资新模式,让小微企业方便、快捷地获得低成本融资成为现实。

“网银循环贷”7×24小时随借随还、循环支用。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特点是“小、频、急”。为此,建设银行创新“网银循环贷”业务,并先后开通了企业网银、善融商务、国际互联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小微企业贷款在线申请渠道,把贷款申请、支用、归还从线下搬到线上,让客户通过网上银行自助操作,随借随还,极大提高了融资效率,充分满足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节约了企业融资成本。

“善融商务”让小微企业“亦商亦融”。建设银行于同业中率先推出“善融商务”电子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交易+融资”的全方位金融服务。通过“善融商务”,小微企业既可以实现信息发布、在线销售、支付结算等网络交易功能,又可以凭借交易产生的交易信息、信用信息等数据记录获得在线融资服务。

大数据+第三方

共建小微企业信息生态圈

小微企业信息广泛而分散,企业及企业主的征信数据涉及政府管理部门和商业交易网络的方方面面,建设银行借助政府等第三方的信息共享,使大数据的获取更为全面、真实、有效,不断延伸服务覆盖。

与税务部门合作,实现“以税授信、以税促信”。建设银行针对按时足额、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群体,创新推出了小微企业税易贷产品。通过与税务部门合作,根据企业的纳税记录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及信用水平进行判断,只要满足一定的纳税条件,无需抵押担保,即可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2015年,建设银行与国家税务总局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以征信互认、信息共享为基础的银税合作机制,通过推进纳税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有效对接,将纳税信用应用到促发展、惠民生,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推动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积极探索与政府部门合作,畅通小微企业信息采集渠道。利用国家加快建立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的机遇,建设银行积极探索获取小微企业分散在人民银行、工商、法院等部门的信用信息。如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开展合作,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供应链企业在平台上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现小微企业客户融资需求的智能获取,以及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快捷办理。

与数据信息服务商合作,共享资源、共助小微。发挥社会商业机构的力量,建立银行与第三方机构数据共享机制。利用第三方平台数据库资源,丰富小微企业各种社会行为信用信息库,基于数据信息挖掘和筛选,更有针对性地做好金融服务。

建设银行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破解了传统模式的融资困境,将小微金融服务的重点放在真正有融资需求的创业创新型小微企业身上,解决科技企业、大学生创业等“双创”主体轻资产、无抵押、融资难的“痛点”和“难点”。截至2016年末,建设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4万亿元,贷款客户近31万户,累计为超过80万户小微企业提供4.8万亿元信贷资金支持。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律师:已构成商业贿赂罪


网络 2013-10-13 22:15:21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