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连出重拳之后,曾经在股市呼风唤雨的万能险如今风光不再。日前,保监会公布了2017年1月份保险行业统计数据,调控之下万能险保费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占总保费规模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60% ...
监管层连出重拳之后,曾经在股市呼风唤雨的万能险如今风光不再。日前,保监会公布了2017年1月份保险行业统计数据,调控之下万能险保费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占总保费规模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60%左右的险企保费收入出现同比下滑,14家保险企业万能险保费同比下降超过90%。其中前海人寿、东吴人寿、君康人寿等同比降幅近100%,万能险占总保费规模由2016年1月份的28.56%下降至11.71%。但是仍有多家险企在万能险业务收缩的同时积极开拓其他品种,使总保费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安邦人寿总保费同比增长162%,恒大人寿总保费同比增长105%。
某保险公司负责人认为,1月份多数险企万能险业务大幅下降,主要由于去年在保监会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的情况下,个别曾以万能险经营为主的险企被暂停万能险业务资格,一些险企也在主动压缩这方面的业务占比,调整业务结构。
所谓万能险,实际上是人身险的一种,不过和普通的人身险相比,万能险还具有投资的功能。投保人把保费交给保险公司后,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用于保障,另一部分交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这个险种可以任意调整保额、缴费期,以及保障费用和投资费用之间的比例,还可以支取,所以被称为“万能险”。
信用风险加剧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以万能险为代表的短期险增长势头被“勒”住,但此类产品给保险行业带来的信用影响还在继续。
《2016-2021年中国保险公司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表明,从风险积聚角度看,过去两年此类储蓄型产品的强劲增长,对寿险公司信用状况构成重大威胁。由于没有保障成份或完善的收费结构,保险公司只能依赖投资收益来实现盈亏平衡。
此类产品的特征导致了保险公司“哑铃型”资产配置。一方面,保险公司持有大量 (短期)现金以应对产品潜在的高退保率。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将其持有的(长期)非现金资产投资于高风险资产以实现目标回报率。
穆迪认为,大量持有现金,可部分缓解万能险产品相关的流动性风险,但同时也凸显了显著的退保风险和相关潜在损失。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配置期限更长、风险更高的资产,如资产支持证券、股票和债券资金以期实现高收益率,也会令信用风险和期限错配风险加剧。
除上述风险外,一些万能险产品销售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也在进行单笔大规模股票投资,增加了投资的风险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