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6信用蓝皮书—安徽信用发展报告》发布会暨信用安徽高峰论坛在合肥市召开。会上发布了2016年安徽省信用蓝皮书,全景展示了2016年信用安徽建设情况。 蓝皮书约40万字,内容涵盖总报告、调研报告、专 ...
日前,《2016信用蓝皮书—安徽信用发展报告》发布会暨信用安徽高峰论坛在合肥市召开。会上发布了2016年安徽省信用蓝皮书,全景展示了2016年信用安徽建设情况。
蓝皮书约40万字,内容涵盖总报告、调研报告、专家论坛、专题报告、区域报告、企业报告和政策选辑。其中,调研报告针对信用安徽四大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分别发布了专题报告。
蓝皮书显示,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下称“省信用平台”)于2014年启动建设,截至2015年底,已归集30多家省级部门共170类约1000万条信息,涵盖全省272万户企业(含注销企业),21149个民办非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基本信息、资质信息、监管信息和其他信息。在省信用平台与国家信用平台共享对接方面,截至2016年5月底,我省累计向国家信用平台报送信用信息1100多万条。
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上,蓝皮书透露,截至2016年6月底,依托“信用安徽”网站共计公开2069条红黑榜信息、63条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780条违章乘车信息和95840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为开展跨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惩戒提供支撑。
本次信用蓝皮书收录了《2016年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共回收284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166人,女性118人。
调查显示,61.97%的被访者有过因坚持诚信而吃过亏,而明确没有因为坚持诚信而吃亏的人数仅占20.42%。调查组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急需完善。
从不诚信现象比较突出的行业发布来看,分别有48.24%和47.18%的被访者选择了食品、医药卫生行业,此外,广告营销、金融保险、旅游行业在被访者看来,不诚信现象也较为突出。
六成被访者对“信用安徽”建设工作评价持肯定态度。调查显示,被访者认为,信用安徽建设的四大领域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均存在各自突出问题。
综合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组建议,安徽要加快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信用管理奖惩机制,对守信主体积极奖励,对失信者加大惩戒;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制度,将信用信息建设、信用信息安全、信用信息应用和信用监管等方面纳入各项规章和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