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专题:金融去杠杆势在必行,洪荒需求面临退潮l政策:从放到收,金融杠杆全面清理。政治局会议、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央媒等表态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债市去杠杆势在必行,灰色交易从严监 ...
信用专题:金融去杠杆势在必行,洪荒需求面临退潮l政策:从放到收,金融杠杆全面清理。政治局会议、央行[微博]货币政策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央媒等表态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债市去杠杆势在必行,灰色交易从严监管。
微观结构:债市交易结构和资管模式受冲击。利率中枢抬升、波动加大,套息+加杠杆模式难维持;金融机构负债激进扩张+大规模委外的资管模式退潮;代持、过券等灰色交易从严,高风险资金活跃度下降;投资时钟切换,原逻辑下积累了过度拥挤头寸,仍待持续调整。
机构配置:17年配置需求或将下行。去杠杆分三阶段,去质押率杠杆、去流动性杠杆(流动性链条收缩,从非银回流银行)、去资金杠杆(资管资金从债市撤出),17年预计理财规模降速、中小行委外缩水、基金专户和子公司规模锐减、险资放缓等,债券的被动配置需求下降。
发行人:信用债或转向供需两弱格局。金融去杠杆不仅体现在债券的需求变化上,同时也体现在企业融资方式的转变上。种种迹象表明,未来非金融企业融资方式的重心可能由债权向股权倾向。17年信用债到期规模维持历史高位,信用债净供给中枢可能会明显下一个台阶。
信用策略:部分品种初具配置价值,但整体仍面临估值风险
暴跌告一段落,短久期、高等级信用债具有配置价值。本轮调整核心因素是流动性挤兑冲击、利率债大幅暴跌引发的信用利差走扩,但票息的时间价值决定债市没有永远的空头。
非银机构节前流动性仍有风险。节前银行流动性压力较大,同业存单到期量仍处高位,不排除赎回债基、存单和理财等引发的资产抛售压力,市场情绪仍然脆弱。
中期看,信用债去杠杆仍未终结。各路资管账户仍面临规模增速放缓,持续撤出信用债投资,转配其它资产的风险,委外、理财、债基和货基等对于信用债的需求支撑面临弱化,去杠杆和流动性收缩仍徐驰,信用债面临一定估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