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来,上海、杭州、天津等一二线城市的楼市调控不断加码,不仅限购、限贷政策更加收紧,个人房贷和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也随之提高,被称为“史上最严”楼市新政。 业界普遍认为,调控升级加码已经表明 ...
业界普遍认为,调控升级加码已经表明了调控部门对房价过高的忧虑。近期20多个城市密集调控措施的出台不仅是为了“控房价”,更是有在中长期防范资产价格泡沫、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意图。
在2008年以后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尽管各个城市在限购、限贷等需求端以及控制土地供给等供给端双向发力,但房价除去曾出现过短暂的调整之外,从来没有出现过调头向下的趋势。在很长的调控博弈期中,房价依然保持了坚挺,屡屡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价格信号类似于失灵。
这与住房这一特殊商品的属性有关。与一般的商品不同,住房是不动产,供给有特殊性,基于土地的有限供给首先是稀缺的,然后因为不能在地区间调节供给,所以往往不同城市间供需结构不同,在调控中只能“一城一策”。
其次,住房还具有资产保值的投资功能,使得其需求如果得不到调控和限制,就会无限增长。这些因素决定了住房是集使用性和投资性于一体的特殊商品。另外,住房的资产属性凸显出了预期管理的重要性。
应当说,过去几年的楼市调控取得了积极效果。政府通过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以实物配租和廉租租金补贴的方式,满足了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在楼市调控体系里已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使得住房满足居民基本居住需求的使用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在楼市过热时,及时对投资投机性需求进行限制,使得住房结构性供需失衡的问题得到缓解。也正因如此,虽然房价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但是始终并未脱离可控范围。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此轮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与以往不同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资本由于逐利性,在其他资产投资收益预期低迷时,会有向住房这一实物资产转移的冲动。去年底以来房价上涨较快,与各路资金通过影子银行等渠道流向房地产市场不无关系。如果楼市吸引的资金过多,就会形成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资金的挤出效应,延缓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且会使得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加深。而且,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长期性特征,很多项目投资长期才能见效,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规划和引导,通过PPP、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式,引导资金进行实业投资,另一方面挤出房地产泡沫,将更多的资金引导进入其他实体产业,有利于存量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投资效率。
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认为,经济运行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依赖仍然较大,民间投资活力不足,部分领域瓶颈仍未打破,制约增长潜力发挥,稳增长与防泡沫之间的平衡更富有挑战性。有专家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了多年高速增长,房价不断攀升,应当着重防范几方面风险。一是防范房地产投资下滑冲击经济;二是防止土地财政收入下滑导致地方债务危机;三是居民大多运用杠杆购房,在购房的火热期,曾经出现过“零首付”、“首付贷”等高杠杆购房的现象,而且在很多企业的抵押物中,土地也是重要抵押物,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调整,造成资产和抵押物价值缩水,可能会冲击银行资产质量,带来一系列金融风险。
正如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的增长,资产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逐步增大。应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顶层设计,从供给端改革城镇化土地政策,完善财税制度,解决抑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很多专家认同,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多轮调控中,以往的资产泡沫并未被有效挤出,只不过增量泡沫的积累被延缓。从2005年我国住房价格出现上涨势头以来,从未出现过真正的行业周期。在这种背景下,诸如美国次贷危机等房地产市场巨变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就尤其值得警惕,防止楼市下行对于银行资产质量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带来不可承受之重。
长远来看,构建有效的房地产调控机制,首先需要市场信息的完备,然后是在土地、税收、房贷方面的政策储备。调控的着眼点在于供需结构,所以基础信息的完备是必须的,否则政策的效率会大打折扣。虽然我国在房地产市场信息方面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包括不断推进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但是住房供需、空置率等市场信息仍然达不到精准调控的要求。只有基础市场信息趋于完善,才能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可以有差别地实行结构性调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调控效果的评估。
又由于住房是兼具资产属性的商品,居民保值增值愿望、房价单边上涨预期强烈,所以在调控中除去调节供需外,必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否则可能会出现价格信号失灵的现象。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长远稳健发展的市场环境。城镇化进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去库存都为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中,在“软着陆”或者平稳的增长中,寻找到各方目标的平衡点,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