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研究:诚信机制将约束上市公司 发改委证监会联合执法

来源: 2015-12-29 11:08:48

【新闻评论】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诚信机制将约束每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主体失信的成本将急剧增加。  日前,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22家单位联合签署《关于对 ...

【新闻评论】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诚信机制将约束每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主体失信的成本将急剧增加。

  日前,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22家单位联合签署《关于对违法失信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对违法失信当事人实施联动约束和惩戒,有效发挥多项措施“组合拳”的威力。

  《备忘录》共6个部分,明确了联合惩戒的对象、惩戒措施、法律依据和实施部门,规定了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结果的反馈机制,具有惩戒范围广泛,法律依据充分,惩戒措施有效等特点。

  从联合惩戒的对象看,包括依法受到行政处罚、市场禁入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持股5%以上的股东、上市公司收购人、上市公司重大重组的交易各方,以及这些主体的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等责任主体。《备忘录》中还专门明确提出,惩戒对象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为主。

  同时,对于公众性与上市公司相似的公众公司、境外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人、拟上市公司等,参照关于违法失信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的联合惩戒措施办理。

  从惩戒措施看,《备忘录》围绕融资、投资、股权激励、日常经营等商事活动,规定了16项惩戒措施,使得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的失信成本直线上升,以达到“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目的。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备忘录》实施后,22家单位通过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对违法失信当事人实施联动约束和惩戒,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联合约束等手段,有效发挥多项措施“组合拳”的威力,实现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诚信约束。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经济日报:让互联网红利惠及每个人


经济日报 2017-12-04 09:56:00

全国73所野鸡大学曝光


2016-05-23 02:21:46

野鸡大学为何 年年打年年有?


北京晚报 2016-05-23 00:07:03

一图读懂创新发展


2016-03-07 21:39:4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