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因为所售奢侈品品牌Burberry(巴宝莉)商品涉嫌价格欺诈,京东商城收到50万元的行政处罚单。媒体搜索发现,3年来,京东被北京工商部门处罚达277次,罚金约300万元。此外,2012年11月12日,因价格欺诈,京东还 ...
日前,因为所售奢侈品品牌Burberry(巴宝莉)商品涉嫌价格欺诈,京东商城收到50万元的行政处罚单。媒体搜索发现,3年来,京东被北京工商部门处罚达277次,罚金约300万元。此外,2012年11月12日,因价格欺诈,京东还被北京市发改委处以50万元罚款。
3年、278次、350万元。这意味着,平均不到4天,京东就要被相关机构和部门处罚1次;而平均每次处罚金额才12500多元。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2014年京东销售额为人民币2602亿元,净收入1150亿元。这么一个经营体量巨大的电商平台,3年被罚350万元,与其所得相比,简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当然,这可能也说明京东的违规产品占其销售产品比率很低,但也会有公众怀疑,从“投入产出”比率看,京东这350万元罚款“投入”,实在是“物有所值”。如此“细水长流”,就像那些公路上的超载车,手握一张罚款单,就相当于有了一张超载行驶的通行证,根本阻挡不了心照不宣的违规者。
据报道,2015年3月23日一天,京东就收到了8个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金额总计为7万元。但事隔三天,它又因“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被罚款1万元,违规频率确实较高,相对于每天巨额的交易额和现金流,违规成本又显得太低。
这并不鲜见。当下,很多行政法规都容易陷入“罚款管理”的诟病,违法成本过低确实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因为不足以阻止个别企业铤而走险,屡战屡犯、屡犯屡战,导致出现个别违法者对法律缺乏畏惧、而个别监管者也从执法中谋利的不良现象。简而言之,你且犯你的规,我自罚你的款,双赢。
同时,个别行政法规也对新兴的互联网商业生态缺乏有效应对。当下,某些大型电商企业所具有的巨大体量,早已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所可比拟,从销售品类到销售范围到销售金额,差距之大,有如天壤。而频繁违规,也给这些新兴电商提出了管理上的挑战,如何在庞大的销售环节中保证所有环节能长期合法合规地正常运转,将成为这些电商能否在未来赢得法律和消费者认可的关键。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