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交通会议上获悉,为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监管,宁波交通部门搭建了“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该平台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运行,从4月1日起,通过该平台展示的信用结果将与工程 ...
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交通会议上获悉,为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监管,宁波交通部门搭建了“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该平台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运行,从4月1日起,通过该平台展示的信用结果将与工程招投标挂钩。
据会议透露,近年来,宁波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中,存在围标串标、资质挂靠、人员缺位等问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带来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隐患。但是具体的事例,会议中并没有直接提及。
记者了解到,这类事件在宁波并不少见,2014年11月中旬,有媒体就曝光了“环城南路高架芝兰桥东段区域返工重建”事件。
据中国宁波网的记者报道,由于地基沉降等多方面原因,2014年9月的检测中,芝兰桥东段有三联部分区域被查出存在细小的裂缝。因此需要返工重建,力争在春节前完工,2015年4月具备通车条件。
宁波交通工程建设市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一再发生,宁波加强对交通工程市场的监管迫在眉睫。这也引起了宁波市纪委的高度重视。上午的会议中记者得知,这次动用信用体系来加强监管,是宁波市纪委监察局的统一部署。
交通部门组织开展了宁波市交通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研究建设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利用科技手段创新管理,进一步完善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市场机制,通过透明诚信的市场秩序规范企业。
据宁波市交通委建设管理处处长叶昌勇介绍,该信用体系就是通过相应的手段,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四类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价,评价出AA、A、B、C、D五个等级,相应的信用等级,与之后的项目招投标挂钩。
这套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将对市场信用主体不守法、不诚信行为“广而告之”,让违法企业一处违规、处处受限;同时,为诚实守信的企业树“金字招牌”,让诚信企业在公平竞争中不断增多壮大,使信用好、有前景的企业“钱途”广阔。
这套系统已于2014年10月1日起试运行。目前,使用系统的管理建设用户57个、企业174家,从业人员3706名,录入公路水运项目91项,施工标段121项,监理标段81项,勘察标段25项,设计标段88项,检测标段1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