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不动产登记短期对楼市不会有重大负面影响

来源:网络 2014-12-23 14:06:41

  不动产登记短期对楼市不会有重大负面影响12月22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由国务院签署通过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各级不动产登 ...

  不动产登记短期对楼市不会有重大负面影响12月22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由国务院签署通过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的信息应当纳入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国家、省、市、县四级登记信息可以实时共享,国土资源、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应当加强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提供等。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表示,虽然不动产登记条例人们早有耳闻,而且对不动产登记也多有了解,但是不动产登记条例的正式出台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从昨天地产股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一二。中国资本市场房地产板块重挫约3%,其中18只股票跌停,整个板块仅14只个股上涨。由此可见,政策的出台,对房地产市场预期造成明显的影响。人们担心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出台将会引起房价的下跌,房地产市场的下行,上市房企未来的业绩恐怕堪忧。
  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表示,政策已经出台而且有了明确的时间表,不过评判其对市场的真实影响,还需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尤其是要看政策能否真正落实以及何时落实;另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此时不动产登记条例的推出,是否适宜,是否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方向一致。
  首先,可以明确一点的是,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实施难以在一两年内完成,因此对实体房地产行业的影响相对小。按照此前国家公布的的时间表:2014年建立统一登记的基础性制度,2015年推进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过渡,2016年全面实施统一登记制度,2018年前,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投入运行,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基本形成。由此可见,到2018年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才开始投入运行,这意味着还需要三四年的时间,不动产登记平台才能完全打通,实现资产的可查。
  其次,目前政府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压房价。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承压,国内消费需求不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明显,经济正处在调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时期,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支柱型产业,需要房地产行业的正常、稳定发展来缓解宏观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从房地产行业本身的发展来看,楼市库存居高,投资增速明显下滑,成交量下降,三四线城市房价普遍承压、下滑,如今行情下,根本不需要政府出手干预楼市,再给楼市加压。相反,央行降息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救楼市”政策已经表明了政府的心意。因此,此时出台的不动产登记政策,不会在于施压房价。
  最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实施,短期内不会突然增大市场供求,因此对房价的影响有限。因为不动产登记涉及到个人不动产财产的登记,关于这点的考虑主要集中在,不动产登记可能会促使拥有多套房的人,集中抛售自己手中的房产,尤其是拥有多套房的官员或者其他社会群体如“房叔”、“房婶”们。不过,对于官员而言,他们早已得知该消息,要转移的话之前早已转移;另外一些拥有房产的人,不少集中在别墅或者大户型等,即使出售房产,对普通刚需型产品的影响也有限。
  短期内,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实施不会对楼市有伤筋动骨的影响,但是长期看,不动产登记的实施将影响购房者长期预期。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实施已经开始,未来房地产税的征收也是大势所趋,这将改变我国房地产市场格局,影响人们买房置业、买房投资的想法和收益。之前大量资产沉淀在房子上,是为了保值升值,避免通胀带来的损失;未来征收房产税后,将对投机房产行为有抑制,对存量房征税将会增加保有房产、投机房产的成本。未来人们买房,恐怕要思量更多,而不是像当前如此狂热。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共享单车“凌乱了”管制还是宽容?


互联网 2017-05-24 12:02:00

东芝财务造假引诉讼 巨亏下还能走多远


 IT产业网 2016-11-28 07:23:42

存款失踪案更需要司法介入


网络 2015-02-09 15:16: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