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工商局发布了马年首份《义乌市场信用指数报告》。据该份报告显示,1月份义乌市场信用综合指数收于162.14点,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66%,在历史同期最高点位实现“高开”。义乌市场综合指数环比下跌7.37%,四 ...
义乌市工商局发布了马年首份《义乌市场信用指数报告》。据该份报告显示,1月份义乌市场信用综合指数收于162.14点,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66%,在历史同期最高点位实现“高开”。义乌市场综合指数环比下跌7.37%,四大分类指数则是“两升两降”。其中风险可控指数大幅跌至170.22点,环比下跌30.97%,交易活跃指数(180.78点)小幅下降0.19%;商品质量指数(153.61点)和客商满意指数(134.02)环比分别上涨4.05%、1.97%。
据分析,商品质量指数上升主要是产品质量处罚案件数减少所致;而12365投诉案件数减少是客商满意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1月份恰逢春节,外商人数的减少、市场交易额和资金流入流出量的下降,导致了交易活跃指数的下滑;风险可控指数大幅下跌主要是因为“个转企”政策效应殆尽,新设企业增速恢复常态。
根据指数“五色灯预警子系统”和“波动预警子系统”监测,一月义乌市场信用综合及四大分类指数数值全部远大于110点,均处于“绿色灯”区域,表明市场信用处于安全状态;风险可控指数受“个转企”因素影响,大幅度下跌,比上月下降30.97%,受此因素,综合指数亦大幅下调7.37%,均处于较差“W”(Worse)状态,商品质量指数、交易活跃指数和客商满意指数变化较为平稳,变化幅度均处于“-5%~+5%”的区间,属于正常“N”(Normal)。
同时,根据指数系统对市场内玩具、工艺品、化妆品、饰品、五金、袜子类、箱包、副食品、办公用品、日用百货等10类行业中的部分样本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42.67%的受访者认为市场内“基本不存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不合格商品和傍名牌、低价倾销、虚假宣传等情况”;认为“经营户绝大多数讲诚信”的比例有48%;仅有3%的受访者对外商信用状况“不太满意”,但这一比例较2013年12月份的2.33%有所上升;300个受访者中,反映经营成本环比“增加5%以上”的有25个,占8.33%,较上一个月的43个减少了18个,下降了41.86个百分点。
新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的专家提醒,义乌市场的外贸出口仍要围绕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坚持一手“保稳”,一手“促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机制。专家建议,应按照汪洋同志在义乌考察外贸工作时的指示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对外贸易发展新优势;要抓住重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进出口的政策,全力开拓国际市场促出口,着力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积极营造良好的外贸发展环境,不断推动外贸工作迈上新台阶;要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率先建立适应国际贸易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服务体制,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