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刘泉江本周四,人民银行逆回购再次暂停。继上周短暂净投放后,公开市场再现净回笼。而总体来看,10月份单月亦实现净回笼,为半年以来首次单月净回笼。 受此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持续波动。截至11月8 ...
见习记者刘泉江本周四,人民银行逆回购再次暂停。继上周短暂净投放后,公开市场再现净回笼。而总体来看,10月份单月亦实现净回笼,为半年以来首次单月净回笼。
受此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持续波动。截至11月8日午盘,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涨3.14个基点至3.7670%,7天利率涨4.01个基点于3.9429%,14天利率涨4.7个基点至4.6156%。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方面,其中,隔夜利率涨3.1个基点至3.7610%,7天期利率涨4.8个基点至3.9390%,14天期利率涨2.85个基点至4.5805%,1个月期利率涨10.3个基点至5.0770%。
货币市场利率的节节攀升让市场的“关切”很自然地投向了流动性。“从理论上讲,10月份应该是资金在国庆节假日后回流资本市场的时间段,但显然今年的十月反而是债市及股市出现“双杀”的时候,唯一的解释就是流动性已经离开场内市场,流向包括信托、银行理财产品等监管更少、信息披露更低的场外市场。”业内一位债券分析师称。从近期股市与债市的联动关系来看,两者从之前的“翘翘板”已经转向“荣辱与共”,背后的逻辑就在于流动性的变动。
“客观而言,市场并不缺乏这百亿资金,但是这微量资金已经成为了维系债券市场信心的稻草,一旦缺位,市场会自发联想到未来的正回购、货币收紧等举措将促成利率的显著上行。”宏源证券(8.22, 0.00, 0.00%)邓海清也表示,市场情绪对于债市的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10月份通胀上行压力带来货币收紧预期,暂停逆回购则成为导火索;另一方面,在从外汇占款到货币市场再到债券市场的传导机制中,货币市场利率已经有所体现,但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风险偏好提升,货币市场传导到债券市场的机制受阻,市场情绪对于收益率影响较大。
事实上,债券市场的承压早已“接踵而至”。本周三,财政部以混合式招标方式发行共280亿元5年期固定利率国债,中标利率为4.13%,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及二级市场水平,认购倍数为1.61倍,处于相对偏低水平。而此前,多家机构为本期国债给出的利率预测均值为4.11%左右。中债收益率曲线显示,5年期国债二级市场收益率本周二上涨1.9991个基点报于4.0793%。
新债发行不利的“尴尬”也同样“传染”至金融债。本周四,国家开发银行同时发行了五期固息金融债。发行结果显示,五期国开债中标参考收益率均纷纷创下同期限政策性金融债多年以来乃至历史新高。除1年及3年期品种外,其余三个品种中标利率均明显高于主流机构预测均值;1、5、7年期债券中标收益率创下同类政策性金融债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3年及10年收益率也分别创下1998年和2008年以来的新高。
中标利率上行的同时,一级市场的供给放量却未停歇。数据显示,2013年10月,一级市场新发行债券7702亿元;新到期债券3729亿元,较前个月大幅减少了1764亿元。在债券到期量下降显著增加的情况下,10月份合计净融资3994亿元,较9月进一步反弹。
事实上,债券二级市场也同样“战事吃紧”。本周四,银行间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蹿升至4.29%,创2008年以来新高;10年期金融债券达到了5.45%,创近年来新高。
不过,一些机构却嗅到了其中的机会。国信证券董德志说,“年内转折的信号应该还是会出现。”
华安基金[微博]张晟刚也表示,考虑到债券收益率上行幅度巨大,已逐渐接近投资价值区域。
与此同时,债券市场的另一个微妙变化也同样值得关注。信用债市场受到的影响相对偏小,收益率上行幅度远小于国债。本周四,就在央行暂停逆回购当天,短融下行2BP,中长端收益率仅小幅上行1-2BP,曲线进一步陡峭化。
对此,宏源证券分析师邓海清表示,就目前信用债收益率绝对水平来看,信用债短端交易价值以及长端配置价值都较为明显,相对于国债较低的绝对收益率水平有优势,供给冲击影响边际递减,信用债配置窗口逐渐打开。他表示,从货币市场到债券市场的传导机制在信用债市场更加顺畅,随着资金成本回落,信用债套息空间增大,吸引力逐渐增强。
“一级市场城投、中低等级中票、公司债收益率均在7%以上,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与信托之间的利差在收窄,5年AAA也已达到5.6%左右的水平,超过了保险等配置户的资金成本。”国泰君安分析师李清也同样认为,目前的信用债已出现了一定的配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