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可以说,尽管这次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比市场预期的来得迟,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因为,从2012年央行货币政策目标来
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可以说,尽管这次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比市场预期的来得迟,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因为,从2012年央行货币政策目标来说,即货币与信贷增长向常态水平回归,今年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一种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等因素,从而使得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也面临着下行的风险。
如何通过灵活的货币政策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2012年货币政策的重心。
因此,无论是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今年初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要求2012年的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基调不改变的情况下,通过货币政策的预调与微调来让货币与信贷增长向常态回归。
应该说,货币与信贷增长向常态回归,其基本内容就是,既要货币与信贷增长适应或保证当前实体经济增长之需要,也得让早几年信贷过度增长所带来的后遗症得以调整。
比如说,如果2012年GDP的增长速度为9%,CPI的增长为4%左右,那么广义货币的增长就得在14%左右。
如果以信贷增长的情况来看,2011年的信贷增长7.5万亿,那么2012年信贷增长可能会达到8.2万亿~8.5万亿的水平,而不是如2011年那样其增长水平保持在2010年的7.5万亿区间。
而货币与信贷增长向常态回归更为重要的是让一些货币政策的工具常态化。
可以说,从2010年开始,由于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的压力逐渐上升,而在这一轮通货膨胀上涨的过程中,央行货币政策更多的使用的是数量工具而不是价格工具。
估计就当前的情景来说,央行过多地使用数量工具更多考虑的是希望通过数量工具即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既能收缩泛滥的流动性,又能减少货币政策工具变化对实体的影响。
特别是在当时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的外资流入,更多地使用数量型工具可以减少外资流入套利的风险。
不过,当这种过度使用数量工具来收缩流动性走向极端,所面临的新问题也就显露了出来。
比如,存款准备金上调到21.5%以上时,银行信贷的收缩不仅对实体经济导致严重的信贷挤出效应,而且也让商业银行把其不少业务纷纷移到表外,国内影子银行盛行。
可以说,2012年货币政策的预调及微调,货币及信贷增长向常态回归,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存款准备金率逐渐地回到常态水平(比如15%左右)。
因此,2012年的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能够调整几次是不确定的(这完全在于央行对市场之判断),但作为一种向常态回归的货币政策工具,其不断变动的概率是较大的。
再加上2012年人民币持续上升的预期正在改变,外资流入减少,从而外汇占款随之减少。这也为国内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或回归常态创造了条件。
可见,这次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让国内货币与信贷增长向常态回归,而并非国内货币政策的全面放松。
通过这种调整不仅是对国内存款准备金率过高的纠偏,也为银行信贷结构调整腾出空间。
也就是说,国内银行在可贷资金较为宽松一点的情况下把信贷投向实体经济,而不会让大量流动性再涌向资产市场,而吹大国内各种资产的价格。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