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调研发现,人才短缺、流动频繁已经成为我国评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其背后的原因包括培养体系不健全、社会认知度低、信用环境差等。专家呼吁尽快把评级人才培养提高到新兴人才战略高度,建立系统、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我国评级业健康快
记者近日调研发现,人才短缺、流动频繁已经成为我国评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其背后的原因包括培养体系不健全、社会认知度低、信用环境差等。专家呼吁尽快把评级人才培养提高到新兴人才战略高度,建立系统、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我国评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人才流失已成评级业发展瓶颈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建中谈到人才流失问题时,显得很无奈,“评级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人的锻炼也比较全面,但工作两、三年后,大多数都会选择跳槽,人员非常不稳定。人才流失已是评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据了解,随着金融机构自身内部评级系统的建立,急切需要熟悉业务的评级人才加入,于是从评级公司“挖角”成为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评级公司的人才正在向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流失。金融机构最大的优势体现在薪酬上,“金融机构开出的工资甚至是我们的10倍,对员工来说,这也是很现实的选择。”关建中称。
中债资信研发部副总经理陈代娣表示,评级机构对研究人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掌握管理、会计、财务、审计、金融等知识,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专业分析能力。一般来说,做过评级的分析师,跳去金融机构作研究员完全可以胜任。
“国外评级机构的顶尖人才一般都有20年以上的从业经历,这些优秀的分析师是他们核心竞争力所在。而在我国,评级公司已经成为给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输送分析师的学校。估计目前整个评级业对分析师的需求缺口在万人以上。”关建中说。
多因素制约评级人才培养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我国信用评级人才流失和短缺的背后,存在着评级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社会认知度低、信用环境差等一系列问题。
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高正平说,信用评级是金融服务业的“高新技术领域”,亟须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但目前国内没有培养评级人才的专业学校,信用评级也没有纳入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
关建中也指出,虽然目前国内不少学校设有信用管理学院,但都是研究企业内部债权、债务管理等问题,根本不涉及评级。
另外,我国评级人才培养还面临着师资力量匮乏的难题。天津财经大学大公信用学院副院长孙森指出,理想的信用评级师资是经济与工科的复合人才,需具备扎实的经济理论、金融、会计基础,兼顾风险管理技术经验。“现状是,金融、会计背景且深谙风险管理的师资难觅。技术经验丰富的风险管理师资较多,但评级业更注重信用指标的选择、权重的搭配等,这需要深厚的经济理论基础,仅靠技术经验难以解决。”
在关建中看来,评级业人才难留,与评级作为新兴行业,市场地位和社会认知度较低有关。“从整个宏观环境来看,没有把其看作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行业,全社会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也没有提到日程上来。”
据了解,为改变评级人才培养赶不上需求速度的困境,大公信用学院曾尝试开展风险管理、信用评级培训,但发现企业、银行积极性不高。“企业更多注重产品销路,对资金运转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考虑很少。银行也认为风险判断只要进行内部培训就可以,其实这与系统学习信用评级还差很远。”孙森说。
此外,目前国内整体信用环境较差,评级公司员工缺乏成就感。一位在评级业打拼多年的人士表示,目前市场对信用评级“不重质量重级别”,造成评级公司更关注能拉来多少客户,而不是评级的质量。“对分析师来说,评级行业入行要求高、待遇低,每做一单业务,收入是固定的,评级质量不影响收入,因此没有事业满足感,最后就会选择离开。”
建立系统、全面的信用评级人才培养体系
“提高中国信用评级、信用管理是国际话语权,归根结底会落到人才上面。我国现有的评级人才培养与快速发展的世界评级业极不适应,需要加大支持力度。”高正平说。
关建中认为,我国评级人才培养要有全球视野,下大决心和气力,建立高等级的、面向国际的评级学院,通过传播自身创造的符合信用经济发展规律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取代西方的已经被证明错误的评级思想,这对我国争取国际金融话语权具有战略意义。
在办学模式上,高正平建议借鉴国家曾经对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设立国家直属的信用评级人才培养基地,在政策、资金、师资上予以支持;设立信用评级学科点,从海内外引进师资队伍,并与国际上的优秀院校建立交流合作机制,真正培养出信用评级的“本行业人才”。
关建中表示,对评级业来说,实践性比理论性更重要,如果由学校自己开设专业很难符合实际需要,最现实的是走“校企结合”的路子,由有能力的评级机构与高等院校合办,兼顾实践性和理论性。
据了解,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2007年和天津财经大学进行“校企合作”,开设“大公信用学院”,教学侧重“资信评级”方向,并将大公作为学生实训基地,提升对评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但是评级人才的培养,单靠一个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关建中建议,把评级人才纳入高端紧缺人才范围,在职称评定、待遇标准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鼓励其长期从事评级行业,真正承担起行业使命和责任。(完)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