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信用评级机构推波助澜

来源:网络 2011-08-24 13:26:2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与升级,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敏感的神经。而这只是主权债务风险冰山一角。”朱光耀告诉记者,据经合组织(OECD)统计,2007年至2009年底,OECD成员国政府财政赤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与升级,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敏感的神经。而这只是主权债务风险冰山一角。”朱光耀告诉记者,据经合组织(OECD)统计,2007年至2009年底,OECD成员国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上升了7%,平均赤字率高于8%;债务余额占GDP的比率超过100%,提高了约25%。其中美国2010财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将达到12.5%,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达到93.6%,创二战以来最高水平。日本2010年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约为200%,净债务占GDP比例将达到104.6%,首次突破100%,成为财政状况最糟糕的工业化国家。
  分析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朱光耀说:“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普遍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这使得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快速增长;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因难以形成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助长了全球信用资源严重错配和信用风险过度积累,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甚至引发危机。”
  朱光耀说,“国际金融危机转化为主权债务危机,实际上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救助过程中,用政府信用替代银行信用、银行去杠杆化与公共部门杠杆化的必然结果。”
  信用评级机构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朱光耀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主要经济体,长期以来把信用评级纳入金融监管的基准,从而导致国际资本市场对信用评级的严重依赖。
  他说:“评级机构本该依靠自身的公信力来获得市场信任,但由于金融监管者将信用评级嵌入监管政策中,这意味着监管者允许被监管者依赖信用评级而不是自身对潜在风险评估来进行投资决策。这实际上相当于政府为信用机构的评级结果提供背书。金融监管机构广泛运用评级结果作为监管依据,强化并扩大了信用评级的权威性。”
  作为国际评级机构,判断一个主权外债信用级别的标准应该是该国是否具有按期偿还到期外债本息的能力,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标准,也是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公司口头上再三强调的标准。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本应该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活动,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朱光耀说,“现行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以西方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为指导思想,丢弃了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这不仅扭曲了国际信用资源的配置,而且严重掩盖了主权债务风险的真实情况,导致主权债务不断积累,直至泛滥。”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穆迪确认韩国产业银行评级


网络 2015-01-04 16:17:07

住房公积金信用评级的操作步骤


网络 2014-04-19 21:58:00

重建全球信用评级体系


网络 2014-04-15 10:20:53

标准普尔主权信用评级


网络 2013-08-13 22:42:1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