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大的学术造假一案被中央媒体曝光。这个曾在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科技二等奖的科研项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赝品”,前不久,项目牵头人被学校解聘,授予的证书和颁发的奖金收回。 尽管媒体做了报道和采访,但
近日,西安交大的学术造假一案被中央媒体曝光。这个曾在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科技二等奖的科研项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赝品”,前不久,项目牵头人被学校解聘,授予的证书和颁发的奖金收回。
尽管媒体做了报道和采访,但是一场闹剧不应当草草地收场,因为它不仅造成的严重危害和产生的巨大影响一时难以平息,有关责任人还没有得到处理,似乎事情还远没有结束。我感到至少要做两件事,一是有关方面要以此作为活教材,从事件的每一个环节入手,仔细查找问题的所在、认真总结教训,以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二是对有关人员,不论涉及到哪一级都要给予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
多年来,在学术方面的造假屡见不鲜,有的甚至造到国外去了,但是都没有这次严重。一是涉及人多。这次的项目研究人员不是一个、两个人,似乎是一个团队,可见是多人“共谋”。二是层层没有把好关。一个大学的科研项目要争取国家级的奖,起码要经过系、学院、校部的把关,还要请各个方面的专家论证和鉴定。最后要上报国家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经过这么多的环节的审核,经过这么多领导和行家的审查,怎么就轻易地蒙混过关了呢?电视在采访一位参与鉴定的专家说的话很有代表性:“在鉴定前表格都填好了,让你去就是走一下过场。”三是给国务院脸上抹黑。国家科技奖项不仅在国内,就是在海外也是令人瞩目的。这次出现这么大的失误,至少国务院也没有把住关,所以如果论责任国务院也有一份。
过去,由于惩处的力度不够致使造假的成本太低,这就造成了问题难于根治。所以,杜绝学术造假必须对参与者和责任者不能心慈手软。对于西安交大的这次造假行径,决不能只是处理个别人了之,对于负有领导责任的各级官员,对于参与审核、鉴定、把关的人员也不可以轻易放过。如果不是这样处理,那么今后会出现更多、更严重的造假事件。这本来就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常识性问题,比如早在清朝同治11年(1873年)发生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朝廷在处理责任人的问题上一点也不含糊。比如从验尸人沈祥到浙江巡抚杨昌浚、钦差胡瑞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被“摘取顶戴花翎”的100多人。这样处理虽然严酷了些,但对于杜绝冤案的继续发生却是完全必要的。相反,冤案得雪后,若主审法官及相关人员不严肃处置,以后的冤案岂能避免?
对于造成如此恶劣影响的造假事件,我们期待着中央对西安交大的相关责任人的认真、严肃的处理。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