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教育学生诚信考试,湖北黄石一康老师与班上30多名学生达成“零分约定”:数学和英语两科考到零分有奖,得零分者,可到新华书店挑一本世界名著,100元内任选;提前10分钟交卷或不认真答卷者受罚,负责清扫校园责任区。
为了教育学生诚信考试,湖北黄石一康老师与班上30多名学生达成“零分约定”:数学和英语两科考到零分有奖,得零分者,可到新华书店挑一本世界名著,100元内任选;提前10分钟交卷或不认真答卷者受罚,负责清扫校园责任区。(据1月14日《楚天都市报》)
康老师为什么会想到奖励零分学生?她说,班上的绝大部分学生进校基础较差,参加文体活动很积极,就是学习缺乏主动性,以前为了拿高分总想方设法作弊。为了使他们改掉这个坏习惯,卸下包袱,就想出了这个“歪”招。
难道说,奖励零分学生就能根除他们考试作弊的陋习?我看未必。试想一下,此办法一出,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干脆将计就计,“破罐子破摔”,“反正拿不了高分,考它个零蛋又何妨?还可以得到奖励咧!”而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呢?因为“政策”偏向扶持“困难户”,自己的学习成果得不到认可,学习激情自然会减退,遭遇“滑铁卢”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如果要拿康老师这条“提前10分钟交卷或不认真答卷者受罚,负责清扫校园责任区”的“反投机”规定来辩驳,我只能说他似乎太弱智。后进生又不是蠢材,胡乱一通写下错误答案,然后稍微“牺牲”一下玩耍时间即可“大功告成”。而且,谁规定了坐在考场里就一定要认真答题?就算“答”了谁又去保证“认真”二字?所以,这种既要求学生认真答题又鼓励学生考零分的逻辑本身就充满矛盾,缺乏可实施性。
在推翻了康老师的怪招之后,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深思我国的教育事业。为什么在推行了几十年的“大力投入”的教育计划之后仍然有那么多的学生“成绩不够优秀”?为什么一直强调“以诚信为本”的社会准则在学生身上屡遭“亵渎”?为什么老师们唱大戏、打学生、奖零分还是不能挽救孩子们身上越来越多的毛病?为什么学习成绩没提高,却一再触碰道德的底线?
根本原因是当今以考试分数为核心指标来衡量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教育体制存在毛病,其不足以在全面地、平衡地、均等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维系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诚信。所以,康老师此举看似创意新奇,实则充满无奈和悲哀。拿零分作为教育学生诚信考试的诱饵是对我国现存教育体制的一笔巨大的讥讽!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