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财周报》上的一篇题为《证监会暴怒:赛迪顾问造假涉及100公司 给钱就办事》(以下简称“给钱就办事”)的文章,将赛迪顾问公司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虽然随后赛迪顾问发布澄清公告,称《给钱就办事》一文与事
近日,《理财周报》上的一篇题为《证监会暴怒:赛迪顾问造假涉及100公司 给钱就办事》(以下简称“给钱就办事”)的文章,将赛迪顾问公司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虽然随后赛迪顾问发布澄清公告,称《给钱就办事》一文与事实严重不符,并对证监会立案调查的说法矢口否认,但赛迪顾问与一些问题公司有染的事实怕是难以否认的。所以,为了证明赛迪顾问的清白,证监会倒是真的有必要介入调查一番。
撇开赛迪顾问公司问题的真伪不谈,对于《给钱就办事》一文所反映出来的咨询行业的潜规则甚至乱象,笔者一点都不感到惊讶。即便赛迪顾问的问题属实,投资者也没有必要惊诧于这种“给钱就办事”的做法。实际上,在证券市场里,“给钱就办事”的做法实在是太普遍了。跛子见钱跑得快,瞎子见钱把眼开,就是证券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在当今的社会里,不要指望不给钱就能有人给你办事。这种想法无疑是幼稚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这是对他人时间或劳动的一种侵占与剥削。毕竟现在是经济社会,没有钱人们就无法生存。哪怕是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五.一”加班也还有三倍的工资呢。所以,“给钱就办事”应是经济社会的一个基本准则。关键是“给钱就办事”要合理合法,不能损害他人利益,不能违背职业道德。而证券市场里的一些“给钱就办事”,显然是有违职业道德甚至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比如《给钱就办事》一文中提到的只要给10万元就给你排名的事情,就明显涉及弄虚作假。
其实这已成了证券市场公开的潜规则。不要说咨询机构“给钱就办事”,实际上“给钱就办事”的又岂只是咨询机构。咨询机构最多就只是一个小巫而已。与咨询机构相比,保荐机构显然要“大巫”得多。就是给钱他们都不一定办事,他们需要在给钱的基础上再给股才办事。君不见,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不少券商又做保荐机构,又当公司股东,而且这些券商入股的时间大都是在有关公司股票发行前的突击入股。不仅如此,甚至一些保荐代表也乘机“敲竹杠”,也要“给股才办事”。此外,一些保荐机构为了得到更多的保荐费用、承销费用,一味拔高发行人的投资价值,抬高新股发行价格,导致大量超募资金涌现,造成股市资源的重大浪费。可见,与咨询机构相比,保荐机构对钱的追求更加没有止境。针对《给钱就办事》一文所反映的赛迪顾问所存在的问题,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周俊生著文称“每一个投资报告都是可疑的”。笔者以为,这一评论不仅适用于咨询机构的投资报告,它同样适用于保荐机构的投资报告。刚刚披露完毕的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2010年一季报显示,被认为是高成长的创业板公司,不论是去年年报还是今年一季度,其业绩的增长甚至不如主板公司,部分公司的业绩甚至出现大幅下降,如网宿科技一季度净利同比降6成,这就足见这些公司上市之时,其保荐机构提供的投资报告水份有多大了。
针对证券市场上的“给钱就办事”,加强对咨询机构、保荐机构的监管当然是必要的。但股市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需要迫切改进的问题。比如券商既做保荐也当股东的做法是现行的保荐制度所允许的,这是明显的不合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发行人为什么要拿钱拿股来让咨询机构、保荐机构“办事”,是因为发行人一旦上市成功,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们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证监会也不会让发行人退市退钱。这才是发行人愿意拿钱出来让别人办事的动力所在。所以,对症下药,一旦发现发行人包装上市,虚假陈述,则勒令相关公司退市退钱,让发行人捉鸡不成反蚀米。如此一来,发行人还会拿钱买造假了吗?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