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美国金融资本道义的信用垮塌

来源:中国财经报 2010-04-27 15:39:39

金融领域从来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巨大的“金融道德风险”。尚未从希腊债务危机丑闻中脱身的高盛再遇欺诈控诉。美国证交会(SEC)指控高盛在2007年出售金融衍生品时,涉嫌欺诈信息,误导投资者购买含有CDS的合成抵押债务债

   金融领域从来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巨大的“金融道德风险”。尚未从希腊债务危机丑闻中脱身的高盛再遇欺诈控诉。美国证交会(SEC)指控高盛在2007年出售金融衍生品时,涉嫌欺诈信息,误导投资者购买含有CDS的合成抵押债务债券,造成大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和收益严重不对称,使投资者蒙受高达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贪婪诱发CDS规模急速膨胀

  信用违约掉期(CDS)是一种类似损失保险的金融合约,债权人通过购买这类合约(类似支付保险费),将债务违约风险转移。CDS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ISDA(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于1998年创立了标准化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在此之后,CDS交易得到了爆发式增长。CDS交易以签订合约的形式,规定购买了CDS的一方,每年定期付给卖主一定的保险金,来规避所保的债券部分的履约风险。买方只要付出一定的保费购买CDS之后,就可以在对方违约时获得保护,相当于把违约风险转嫁给了CDS卖方。

  在2001年-2006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的几年里,贪婪的投资银行发现,CDS向下损失的风险不过是些保费,而向上的收益则极其诱人。投行把那些次级房地产贷款分类打包成债权出售给通过低利率杠杆握有大把美元的对冲基金们,同时买入CDS对冲风险。这样,在CDS作为固定收益资产提供一种保险的情况下,信用评级机构给债券的评级也是高级别的,发行债券的成本也就大大降低。同时,出售CDS的机构在房价上涨、违约率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不用持有实际债券也能发行CDS,这导致了CDS的急速膨胀。1997年,这个市场还只有1800亿美元规模,但是到2008年,全球CDS信用违约掉期市场交易已经达到62万亿美元。很多银行和投资银行通过信用衍生商品的交易,相互结成了巨额信用风险链,高达60%的交易是不透明的,信用违约互换(CDS)的违约危机,带来交易商如何解除价值巨额美元的合约问题。巨大的规模将整个世界金融市场暴露在一个前所未有和无法估量的系统性风险之下。

  金融危机是金融产品过剩的危机

  如果说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的危机,表现为社会产品超过有限需求,那么金融危机就是金融产品过剩的危机。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界经济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这是理解当今全球经济金融的核心问题,也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代大背景。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最大的特征就是金融资本自由化和金融扩张。美国利用发达的金融体系导致大量资本在股市、汇市、债市、期市以及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循环流动、杠杆放大。据初步统计,如果将美国危机前所有的金融资产(包括担保债务凭证CDO、信用违约掉期CDS、各种金融衍生合约以及可以交易和转让的各种资产等)价值都计算在内,未到期虚拟资产总额达到400万亿-500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只有12万亿-14万亿美元。按照流量与存量的关系,美国12万亿-14万亿美元国民收入形成的资产价值达400万亿-500万亿美元。美国经济已经高度虚拟化了。

  华尔街是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缩影,是华尔街帮助美国成为强大的金融帝国。华尔街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华尔街本身也伴随着美国经济发展而成长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美国华尔街决定着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运行机制、定价权等全部运行生态,而华尔街则通过畸形的分配机制,从全球攫取了巨额财富,造成巨大的财富分配不公。

  当前人们乐意把高盛欺诈门看成是美国金融监管大幕拉开的标志性事件。然而在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本质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监管是谁的监管,监管又在监管谁?美国作家费迪南德·古恩伯格的一段话似乎能很好的表达这一切。他论述道,美国的哲学、资本主义精神就是“从牛身上刮油,从人身上刮钱。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只要可能,就会有置伦理道德于不顾的残酷无情的获利行为。在与外国人或非同伙打交道时,贸易就像战争和海上掠夺一样。只要资本主义精神存在和体现的地方,他们就会创造出它自己的资本和货币供给来实现它自身的目的。在资本主义从产业资本进入到金融资本发展阶段后,这种不顾伦理道德的尔虞我诈、巧取豪夺和冷酷无情都贯穿到了金融领域的每一个角落,且永远也不会消失”。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穆迪未调整韩国国家信用评级 依旧为"Aa2"


亚洲经济中文网 2017-02-23 15:23:58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