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个人信用记录不能忽视听证环节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16 09:17:15

这几天信用成为热门话题,国务院法制办明确个人不良信用使用期不得超过5年,央行接着“趁热打铁”,透露说“今后个人水、电、气缴费以及欠税情况等都将纳入信用记录。”(《长江日报》10月15日)

    这几天信用成为热门话题,国务院法制办明确个人不良信用使用期不得超过5年,央行接着“趁热打铁”,透露说“今后个人水、电、气缴费以及欠税情况等都将纳入信用记录。”(《长江日报》10月15日)

    银行业内人士紧跟其后“敲边鼓”,“今后公民一年内查询信用报告两次以上的,可能要收费,这是国际惯例。”又一个国际惯例“闪亮登场”,由此推理,个人信用或将成为金融机构的新财源。

    不久前央行副行长苏宁说,截止2008年年底,央行已为6.4亿公民建立信用档案,其中有信贷记录的1.4亿人(《人民日报》3月17日)。现在,央行要武断地将水费、电费这些毛皮小事纳入个人信用范畴。该不该如此,很值得商榷。因为这些缴费很频繁,逐月或最多两个月须交一次,稍不留意晚交就被记入信用污点,“黑锅”一背5年,岂不冤枉?因此是否纳入信用应该听证,即使有必要进入征信系统,前提也应是相关部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缴费提醒服务。

    笔者建议个人信用记录应增加听证环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信用档案收录内容,如设置哪些栏目?收录哪一类信息?通过什么渠道或哪个部门采集信息?录入“黑名单”的标准是什么?该怎样处罚等,这些直接涉及信用档案本身设置是否科学、合法、合理。

    二是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该不该收费?常识告诉我们,信用信息越多、越细,涵盖面越广泛,公民使用信用报告就越频繁,如今包括二手房买卖交易、办理房屋贷款等,都需要提供个人信用报告。随着信用体系扩大、完善,今后使用信用报告的频率将更高,金融机构每年免费提供一次是不够的,不应动辄用国际惯例说事儿,美国收费我们就非收不可吗?即使收费也只能收取工本费,不能有一分钱的利润,总之银行不该通过个人信用牟利。

    信用档案不仅涉及个人“经济生命”,更关乎人的尊严、信誉、道德,不能有丝毫的轻率,公开、透明、公正、听证,必不可少。同时,还要建立申诉机制与渠道,接受公民投诉,及时纠正信息收录错误的行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一图读懂交通失信惩戒新规


网络 2015-01-17 19:01:4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